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引“活水”拓乡村振兴人才“河”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 庄家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就要在人才工作上久久为功,盘活人才这汪“活水”,在“引进才”“留住才”“育良才”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使乡村人才“长河”常流不断,常流常新,持续润泽“乡村振兴”沃土,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引支入干“拓体量”,广开门路“引进才”。“人材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近年,由于城市化进程迅速,导致乡村的人才大量流失,城乡人才储备量差异巨大。因此,人才振兴的第一步便是要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做实、做深、做细引才工作。要引领本土人才回流,以乡情为桥梁、政策为引领、激励为导向,加大各种形式宣传力度和广度,面向在外老乡,介绍家乡发展规划、创业优惠政策、发展前景等,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返乡人才就业、创业成功经验分享会,鼓励本土人才回乡释放多元发展活力。要吸引外来人才入乡,制定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对于外来入乡就业、创业人才给予一定奖励,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搭造干事创业舞台,让各类人才拥有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让外来人才看得到乡村发展前景,愿意身赴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

  蓄水成库“保供给”,多措并举“留住才”。“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人才不仅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乡村人才工作必须在“留”字上下足功夫,从政策、体制、环境等方面联合发力,将人才真正留在乡村。要在政策上给予人才充分的支持,加大表彰激励力度,努力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奖励,不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在安家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保健医疗等方面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要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管理体制,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最大限度鼓励人才成长,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用人导向,创新人才任用机制,不拘一格用好、用对人才,既要器重“高精尖”的专家,也要挖掘“接地气”的土秀才,让人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在乡村营造爱才、惜才、敬才的工作环境,对人才坚持以礼相待,在思想上进行充分的关怀,鼓励党员干部与入乡人才“结对子”,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在出现畏难情绪时,及时进行排解安抚,引导其积极看待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实现联系服务人才工作常态化,尽力满足人才的精神与物质需求,让各类人才在乡村留得安心、留得放心。

  就地开源“谋长效”,聚焦需求“育良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乡村振兴是个长远之计,可能需要多年的接续努力,“引才”与“留才”可以实现“远水”解“近渴”,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源头的问题,想从根本上破乡村人才振兴的难题,唯有通过培育进行“开源”,方可逐步实现“近水”解“近渴”。要在乡村倡导以“人才”育“人才”,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师带徒”“传帮带”,定期组织技能培训班,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发挥好人才的“头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联互动、互学共进。要完善本土人才培育机制,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乡土人才等现有本土人才的培育,针对乡村发展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制定农村长远发展人才培育计划,建立健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精细化定向培训,组织地区间交流学习,邀请不同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在乡村搭建农业培训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考核管理、在线问答等服务,为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的“新农人”,在乡村的广袤天地实现价值、放飞梦想,携手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人:庄家强 发布时间:2022-3-21 12:24 收藏 阅读人次:3142

初审:凌晨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