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山村“变脸记”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桂花村 周集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印象里的贵州桂花村,晴天灰扑脸、雨天泥溅身、家禽遍地跑。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置身其中,有幸目睹了村庄的华丽转身。

  基层组织“焕新颜”

  “工作队、村‘两委’可想着我们群众哦,帮我们硬化大坪到四果林那条毛马路,解决了好些扯皮事。”这是群众对我们工作最真实的评价。

  村民口中的那条毛马路长约两公里,连着十来户人家,开路引起的土地纠纷导致这条路迟迟没有硬化。自打驻村以来,我清晰地记得为了硬化这条公路,我们三番五次地同涉及村民现场商议、试图解决,结果次次都难以结果。最终我们提出“地块互换”的方式解决土地纠纷问题,才使得这条路的硬化提上日程。 

  “这条路硬化后,自家的猪肉运到我城里夜市的摊位也更容易了,城里人就图个新鲜哩!”村民李大哥满心欣喜。除了纠纷调解、公路硬化这样的“硬骨头”,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这些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硬担子”,我们的工作队、基层组织也敢挑,而且能够挑好。正是这些“铁肩膀”不辞辛劳地挑起这些担子,才撑起一隅百姓的安居乐业。

  基础设施“添新衣”

  刚驻村那会儿,晚上开完会从村口沿着公路走回村委会,一路上黑黢黢的,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除了要看路,还要提防路上家禽家畜的粪便。我和其他的工作队员,二话没说,又扛起了“人居环境提升”的大旗,一路上宣传、劝导管理好家禽家畜、注意门前卫生,并争取资金项目修葺损坏的太阳能路灯。

  现在,通组路沿途已经“站”好了一排排的整齐的太阳能路灯,一路蜿蜒到山的那头,夜里像一颗颗星星,给山里的夜色平添了些许的温暖;路旁也放上了垃圾分类箱,村民也都自觉将鸡、鸭等家禽养在了固定的林子里,以往家禽遍地跑、垃圾四处扔的“热闹景象”已经看不到了;沿着公路进来的田间小路上,春天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漫山遍野;夏天林子里的蝉鸣、池塘里的蛙叫此起彼伏;到了秋天,还能感受到十里飘香的丹桂,冬日里农户家做饭传来的柴火香……无不令我心中为之激荡。

  群众观念“展新貌”

  冬日早晨迎着暖阳,正是下队的好时候。突然前面传来摩托车引擎声,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尖山村民组脱贫户老李,遂喊道,“老李,这么早上哪去?”“吱”一声响,摩托车停到我跟前,“我在城里报了个培训班,准备考个中医的确有专长证书,也不能一辈子指着党委政府救济哩!”

  听到这一句话,我心里不禁感叹,群众观念的改变才是最大的改变!如今群众思想观念相比以前更新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极大转变。以前部分村民存在“等着低保来养老”的思想,如今随着收入不断增加而不断改变,兜里“票子”多了,脸上“面子”足了,发展积极性也变得更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之一,不就是群众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脱贫致富自信心的显著提升吗?越是向前发展,观念更新越显著,群众的精神面貌自然焕然一新。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正是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一茬地努力奋斗,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迎来昔日小山村的华丽“变脸”。
发布人:山子 发布时间:2022-4-19 11:28 收藏 阅读人次:2819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