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希望他们都能过得好”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委组织部 王生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0月的峤山村天气微凉,枯黄的野草沾着晨露,伴随着山间吹来的微风一晃一晃,老远望去,就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农人家普遍起床早,天一亮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忙着煨炕、掰包谷、喂家畜。炊烟袅袅,好一片繁忙景象。

  “峤山村地处山区,最近下了几场雨,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我现在准备出去转转,看一下村里面老百姓都生火了没有,家里面的煤够不够用”。峤山村第一书记张永祥洗漱完毕,胡子都没刮,迎着朝阳就出了门。

  驻村6年来,张永祥总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一刻也闲不下来。从生态环境局转战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战场换了一个又一个,不变的是他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模样。

  “幸福像荞麦花儿一样盛开在心底”

  2015年7月,张永祥到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镇峤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调查走访一个多月,张永祥摸清了底:2015年,峤山村贫困发生率27.54%,全村的贫困状况令人感到沉重。

  “要致富,先修路”,张永祥决定从修路开始。当时村内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一下雨,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人走在路上一不留神,就会被摔的一身泥。为此,张永祥东奔西走,到处“化缘”。只要听说有项目,张永祥总会第一时间来到镇上,把村里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告诉镇党委,希望镇上能多给峤山村分一些项目,给一些资金。仅仅依靠镇上的资金项目支持还远远不够,为加快村内道路硬化速度,张永祥还经常“越级”去区发改局要项目,要资金,有时候一周能去五六回,弄得发改局的相关领导哭笑不得。时间长了,发改局全体干部都知道黄峤镇峤山村有个第一书记叫“老张”。在“老张”的努力下,峤山村争取到项目资金359.4万元,硬化村组道路7.8公里、砂化6.5公里、治理碱沟两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现如今,峤山村每条主干道都铺上了硬化路,老百姓出门更方便了。站在山头上看着一辆辆满载着农产品的农用车从山下疾驰而过,张永祥的脸上乐开了花。“还是有点成就感的,有时候感觉幸福就像荞麦花儿一样在心底盛开”,张永祥微笑着向记者说道,然后又轻声低喃“不容易啊”……

  “班子没有凝聚力,啥事情也干不成”

  “张书记,我们家的水渠有点问题,麻烦帮我看下”。

  “您老稍微等一下,我马上解决问题”。

  中午一点钟,第一书记张永祥的办公室已经进入正常办公状态。不一会儿,张永祥已经跟着办事儿的老百姓出了门。“村里的老百姓大多没有午休的习惯,索性我也就不午休了。老百姓不容易,在我们看来小小的一件事情,在他们心里可能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了。他们没办法了才会找到我们,我们也一定要帮他们解决问题。”

  张永祥刚来到村上的时候,村“两委”班子成员内耗严重,相互拆台捣乱的事情屡见不鲜,老百姓对班子意见很大。“班子没有凝聚力,啥事情也干不成。要抓班子带队伍,从严治党是关键。”张永祥首先在抓村社干部、带队伍、优化环境上下功夫,组织村“两委”班子制定了理论学习、固定党日活动、民主议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带头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全面推行“三议五会”,特别是组织推选了42名村民代表,成立了村民议事小组、理财小组等配套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更加民主公平地带领老百姓发展产业,2015年以来,村里召开议事小组会议60多次、村民代表会议20多次,讨论产业发展、村集体土地利用、公益性岗位选聘、发展合作社等事宜,真正做到了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着办。通过民主议事,解决了低保评定、互换并地等一些棘手问题和争议事项,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亲身参与,群众看到了村里党员为村子发展做的努力,开始信任干部、支持村里的工作。“群众从多年前有领导干部来村就围堵上访,到现在有事首先到村委会商量反映,从不信任村干部到现在凡事都找村干部,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凝聚起了专心生产、加快脱贫的群众力量。”张永祥说。

  开动脑筋,助推老百姓脱贫致富

  “峤山村不同于黄峤镇的其他村,我们这里山大沟深,大多数农田都是旱地,老百姓过得很苦。如果不能打破以前的思维,创新方式方法,要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最好想都不要想……”在谈到帮助农民致富的时候,张永祥认真的告诉记者,“高原山地地区适合马铃薯、荞麦、藜麦等农作物生长,收益不如平原地区好,这就需要村“两委”开动脑筋,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子。”张永祥决定打破老百姓靠天吃饭的思维定式,形成大规模特色产业,全力形成以高原马铃薯、小杂粮为主的“拳头”产业。他带领村社干部广泛入户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制定特色产业园建设方案。面对群众因循守旧、不愿流转土地的情况,张永祥再次迎难而上,动员村社干部流转土地;对不愿流转的,他自己开车,一户一户上门宣传解释,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上门做工作……经过不懈努力,这一行动逐步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群众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5000余亩,峤山村小杂粮脱贫产业园顺利建成。产业园采取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保底回收、劳动务工等方式,带动规模化发展马铃薯、小杂粮、草食畜牧业、劳务经济等传统产业,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可持续增收模式。

  一个新型产业的破土萌芽,是一件艰辛的事,让它茁壮成长,更是一个需要灌注无数心血和汗水的过程。张永祥用心用情呵护着它的成长,用汗水对它进行浇灌,没几年时间,这株小苗成长为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参天大树。

  2018年,峤山村成立了党群创业互助协会,将扶贫互助资金转为党群发展资金,投资村集体注册白银峤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销售荞麦面、宫廷复古枕头等,努力打造“峤之良品”系列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673.98元,老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后记

  2016年3月张永祥被中共白银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长,2017年2月被中共平川区委、区政府评为全区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长,2021年3月被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2020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2022年4月,张永祥还在扎根基层。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驻村干部,他把自己深深地扎进峤山村厚重的黄土坡,从群众中汲取养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7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般,一下子就没了踪迹。张永祥还是那般模样,将老百姓的点点滴滴串联在一起,一针一线、一板一眼,用最真诚的态度,编织出一串幸福的花环。

  张永祥说过:“我不求干出多大事业,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内多帮助他们就好。我希望他们都能过得好。”
发布人:长风几万里 发布时间:2022-4-21 12:03 收藏 阅读人次:3135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