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执笔写下我在基层的那些年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委组织部 王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深夜躁动的雨点,从半开的窗,飘进。在我的稿纸上跳跃,爬满格子,留下一串串湿漉漉的脚印。也许要把今夜的心情,袒露在稿纸上。静靠在窗边,一缕缕雨丝掠过脸庞,清凉弥漫全身,思绪不禁回到了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

  此处安心是吾乡

  2017年10月,夹着激情,带着信仰,携着希望,我通过省考,成为一名乡镇公务员。犹记得报到的那一天,坐在舒适的车上,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既憧憬又兴奋。然而,随着车逐渐远离城市,视野景致的不断切换,蜿蜒崎岖的山路,跌宕起伏的路面,早有准备的心还是冷不丁地闪过一丝凉意。车在我的沉思中驶进了乡里,街道的陈旧脏乱,过往的三两行人,与乡干部热情好客形成了鲜明对比,我深深地知道“这就是我的工作地了”。晚饭后,乡里的任委员将我带到了乡里安排的宿舍——敬老院。后来才知道,因为乡里办公条件有限,又没有单独的职工宿舍,乡里的干部都统一住在老旧潮湿的办公大楼里。由于房间有限,我“顺理成章”地被安排到了环境“较好的”养老院暂时住下,简单地收拾好行李,整理完床铺,伫立在二楼的阳台,看着楼下衣着朴素、盯着远方发呆静坐的老大爷,一向自信的我竟然被一股不知所措的莫名情绪充斥着……尽管如此,我还是异常兴奋,因为生平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迷雾消去,心绪豁然。我逐渐抛掉身上那种不该有的大学生和公务员光环,以零姿态、低定位、好心志开始了新的远行。很快,全乡的情况我成竹在胸:这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有人口1.4万,辖11个行政村,玉米、水稻等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属于脱贫攻坚“一类贫困”乡镇和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边旮吊”乡镇。

  做一粒扎根基层的种子

  是年11月,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我,第一次和乡里李书记下村走访贫困户。当走进贫困户张进家中时,眼前的场景让我心头一震,至今难忘。5年前的一场婚姻变故,彻底改变了张进的人生,妻子的不辞而别,母亲的相继离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满目疮痍。张进也从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变成如今整日烂醉如泥,浑浑噩噩的“糟老头”。那天下着小雪,天气特别的冷,可张进的两个孩子却穿着单薄破旧的外衣,就连脚上的鞋都能看到后脚跟。从我们进家的那一刻,两个小家伙一直害羞地围着我们转,时不时地还自己把自己逗笑,一点都看不出命运的不公让他们承受了同龄孩子从未有过的凄惨和打击。从张进腿脚残疾的父亲口中得知,张进现在整日喝酒度日,还经常打骂他和两个无辜孩子,为此还进过两次派出所,家里所有家务和农活全靠这两个孩子打理。透过屋里昏暗的灯光,我拉起年幼弟弟粗糙的小手问道“:小朋友,你现在最想干嘛啊?”孩子眼珠子转了一圈,支支吾吾的说道“我,我…我想妈妈”。顷刻间,孩子的回答让我无言以对,只剩下泪水在眼眶中打着转。后来,通过申请危房改造和民政救助,为张进一家人修建了新房,送去了置换的衣物和冬天盖的棉被,张进也通过“就业扶贫”政策当上了村里的护路员,日子渐渐有了好转。从那一刻起,我深刻地明白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从那一刻起,一粒扎根基层的种子在我的内心悄然生根发芽。

  基层的“舍”与“得”

  以前我始终认为农民是苦的,干部是好当的,当把自己置身于其中时,才知道基层干部的艰难。一位老基层曾这样对我说:我们是拿着米去做贼,吃力不讨好的。开始我怎么也不理解,后来我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单位离县城80多公里,但因公路一直未硬化,常年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每逢雨天,总会有落石和山泥随着雨水倾泻到路面,“换车胎”就成了乡里每个干部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面对来回一趟要接近4个多小时的车程,和“连轴转”的工作节奏,大家都选择“舍弃”家人,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战场。还记得2018年底,全县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期时,乡里从主要领导到一般干部,抢雨天战晴天,放弃了一切休息的时间,白天走访摸排、找短板寻弱项,晚上集中开会研判,找对策拓思路,将一个个有可能会影响群众脱贫的“关键性”问题,一对一制定解决方案,逐一化解落实,将群众的“致富梦”“脱贫梦”在挑灯夜战、集思广益中描绘得更加清晰。

  2021年1月,因为工作调整,我告别了曾经努力付出的工作岗位,离开了工作近4年的这片热土。临走时,时任隆里村村委主任的陈主任特意写了一首诗赠与我,令我倍感荣幸。

  基层锤炼三五年,
  恰似蛟龙困浅滩。
  几多汗水几多泪,
  半是辛勤半是欢!
  强舍娇妻手牵手,
  甘与战友肩并肩。
  重振盔甲赴新岗,
  青云路上任升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清醒地知道,基层工作是平凡而艰辛的,没有闪烁的霓虹,没有鲜花更没有掌声,不需要豪情壮志的语言,也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却需要我们像蜡烛一样,默默燃烧自己,点燃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火。群众丰收的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我们执着的付出;每一条平坦的新修马路,都饱含着我们的智慧;村庄里那一盏盏明亮闪烁的路灯,照亮了我们工作的激情,悬崖峭壁、农田家舍,处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身影和赤诚服务的热血。

  微风拂过,思绪不禁回到现在,一丝凉意涌上心头,但却突感心中一暖。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寄语广大青年“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的殷切希望,突然明白自己只是刚刚迈过基层之路的起跑线而已,唯有时刻铭记组织教诲,挑战艰难,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跨越平庸,方能把青春、智慧留守在坚实的大地上,把热血、汗水抛洒在厚重的基层里。
发布人:黑与白 发布时间:2022-4-29 15:28 收藏 阅读人次:7075

初审:邱莫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