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在渔业村的奋斗时光

安徽省五河县沱湖乡淮河村 林子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自2020年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以来,便来到安徽五河县淮河村,踏上了选调生的征程。我们村是一个渔业村,全村渔民2270人,自2013年实施退网还湖和渔民上岸工程以来,渔民分散居住在安徽五河、灵璧和江苏泗洪、淮安等地。无耕地资源,无建设用地资源。

  面对村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现状,通过合村联建厂房、资金入股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在2021年底,参与组织成立了“五河县靓淮商贸有限公司”村办企业。“靓淮商贸”是一家集广告设计、农特产品销售、建设工程施工、劳务服务等为一体的多领域、多方位综合性商贸公司,利用定点销售、村社对接、直播助农等多种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走出校园,从一名大学生到基层这所学校的“小学生”,完成的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变,让我视为瑰宝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转变:

  一是锻炼一份终身学习的“习惯”。作为一个工科生,对于农业、渔业学科知识知之甚少,只能利用空闲时间恶补。在村期间,查阅学习了上百篇渔业相关的论文文献和渔业村发展相关案例,反复学习有关农村的政策文件。除了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无法写在课本的“社会知识”——与人沟通的技巧、化解矛盾的方法、工作落实的思路等,这些都是在村里面老村干部、老百姓身上学习到的。

  二是锻炼一双洞察基层的“眼睛”。基层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选调生来到农村就是帮助“穿针引线”的。假如以后我们离开基层后,这些“千条线”选择不好、搭配不好,就算再“五颜六色”的“线”,也只能把这片农村大地绣得一团乱麻。唯有以基层的角度看问题、找方法,少一点“书生气”,多一点“烟火气”,说的话才能“接地气”,干的事才能“聚人心”。落实渔民就业政策前要多想想老百姓会怎么看,开展危房改造工作时要多考虑考虑老村干部会怎么干,拿正确可行的农村方式解决农村问题,少做“无用功”,多做“老实事”。

  三是锻炼一腔为民服务的“情怀”。村里的五保户聋哑老人孟庆林,在他住院时,我会去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年逾八旬的老婆婆刘义英,我会帮她披衣穿鞋,搀扶她下楼接种新冠疫苗;为孤寡老人购置过冬衣物;为偏远安置点渔民购买安装路灯……慢慢地从中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渐渐地认识到,作为年轻一代选调生,服务老百姓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让百姓过得更加幸福是一件值得完成的使命。由衷地感慨我们选调生队伍日益强大,也由衷地希望我们都能找到一件值得的事,并为之奋斗一生。
发布人:林子宁 发布时间:2022-5-3 22:21 收藏 阅读人次:3855

初审:高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12371网友2r1ef7发布时间:2022-5-5 15:01

读过这位作者很多篇了,文笔确实挺好,把事情说到点子上了!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就是作者这样的人才!希望多看到您的文章!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