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已至,一眨眼我已经成为选调生大半年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从“校园门”跨入“机关门”,实现了从学生到青年干部的转变;从“等一下”到“好的”,实现了业务水平的转变;从“手忙脚乱”到“井然有序”,实现了工作能力的转变。这些转变都是我成长的见证,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从“校园门”跨入“机关门”,始终不变的是一腔热血。第一次到贫困户家走访,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第一次参与扫黄打非……这半年来,我经历了许许多多个人生第一次。还记得第一次走访困难群众,我和村书记到一位独居老人家,老人用有些粗糙但很温暖的手拉我进屋,然后向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几十分钟里,老人变换着自己的表情和语调,然而不懂当地方言的我,只能坐在一旁尬笑。既听不懂方言,也讲不了土话,再加上工作经验匮乏,面对邻里乡亲大事小情时,我总是陷入“本领恐慌”。为了尽快融入这片土地,我拜群众为师,和他们拉家常、问需求、听建议。这半年来,我从刚开始的什么也听不懂,到勉勉强强听懂一半,甚至有时候还能说上一两句方言。“心中真情来自脚下泥土,心中信念源自与众悲欢”,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热血与步伐。
从“等一下”到“好的”,始终不变的是一份情怀。刚开始工作的我,因为对工作的熟悉程度不够,每当有群众来问我问题时,我总是会说“您好,麻烦等一下,我问一下我的同事。”半年过去了,我终于从“等一下”蜕变成了“好的,我这就跟您说。”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的变化,但却是我工作以来成长的印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基层一线的我们,就是穿针引线的人。在参加省、市委党校的选调生培训班时,课上听到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情怀”二字,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情怀”二字背后的意义,但是当我看到满脸愁容的村民来办事再满心欢喜地离开,我就会有一点喜悦,一点满足,一点成就,大概这就是“情怀”吧。它激励着我认真处理群众的每个问题,尽可能地为群众想办法、提供帮助,让基层工作在点点滴滴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中更加有自信、有底气。
从“手忙脚乱”到“井然有序”,始终不变的是一肩责任。参与基层工作的时间虽不长,但让我感受到人生第一场全方位的考验:全员核酸前的工作准备,是对精力和体力的考验;检查时对人员信息的掌握,是对记忆力的考验;劝导执拗村民配合工作,是对耐心和恒心的考验;每天方方面面多线多头的工作,是对工作方法和能力的考验。借着疫情防控这份工作,我与群众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记得去村民家里查验行程码的时候,张阿姨就说道:“记得你刚来的时候,虽然是笑着跟我们讲话但觉得总是拘束了些。现在看到你游刃有余地与我们聊天,真是越来越像村里人了!”听到这个话的我特别开心,也愈发理解了什么是“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肩负责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对人民群众用真心、真用心,才能实现选调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