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从中央团校到基层一线的青春故事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陈集镇瓦一村选调生 朱永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醒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命运相连,对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勉励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总书记的讲话深入人心,以极强的感召力激荡起我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的青春记忆。

  2015年,我有幸通过高考从中部小城来到首都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感受到一名共青团员来到中央团校的归属感。在这里,我秉承“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团校校训,积极参与团的组织,虚心接受党的教诲,实现了从“共青团员”到“中共党员”的政治蜕变。2021年,响应青年人到基层去的号召,我来到了安徽省怀远县陈集镇瓦一村驻村工作,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兼团支部副书记。在这里,我脚踏黄土,面向群众,学习基层工作的本领,锻炼服务群众的功夫,实现了从“学生”到“选调生”的身份转变。

  共青团百年征程,激励青年立志高远。在校园里,我们能读到李大钊先生“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呐喊,青年人当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牢记“公益为先,胸怀报国之志;管略为基,心纳济世之情”。作为一名选调生,从朝气蓬勃的团校校园踌躇满志地走到乡间田野,摆脱的是“书生气”,学会的是“家常话”,立的是“鸿鹄志”,干的是“百姓事”。投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保卫战的一年里,我走村入户,谨记不让规模性返贫发生,就是不出现任何一个返贫致贫人口出现的道理,与返贫致贫做斗争,探索百姓致富之路。我明白,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职,厘清群众所想,满足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难,防止返贫致贫、拓展脱贫成果就是践行报国之志。

  共青团百年征程,勉励青年勤学苦练。总书记说,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青年人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在时代的高速列车上,青年人需要有本领恐慌意识,顿学累功,锐意进取。离开团校的一年里,虽然读的书变少了,但是学的东西变多了。在基层,我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学到的更多是工作技能,是能够直接作用于实践的“真本领”。我向群众学习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在田间地头知道了农民“一亩三分地”能挣多少,也知道了农作物秸秆如何离田、还田;我向村干部学习如何调解矛盾纠纷,在鸡毛蒜皮中明白了“一碗水端平”的难处,也明白了群众的在乎与不在乎;我向基层党员学习如何锻炼党性修养,在基层换届中懂得了老党员的坚定信念和理想情怀,也懂得了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共青团百年征程,策励青年脚踏实地。青年人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总书记对青年的又一嘱托。深入到基层一线以来,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作为,但始终以“日拱一卒”的精神和行动,铸造属于我自己的勋章。疫情防控中,在道路卡点彻夜值守,只为建立守护群众健康的安全屏障;秸秆禁烧中,顶着烈日巡逻执勤,只为守护清澈的蓝天和麦田里农民一年的希望;环境整治中,带着工具到村前村后清理黑臭水体、乱堆乱放,只为群众生产生活身心舒畅。脚踏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提高收入、提升生活质量的硬道理是青年人必须学懂弄通的第一课。

  立青云之志并非难事,行践志之路绝非易事。从团校走到基层,走出汇聚青春的“象牙塔”,走向乡村振兴的“关键卡”。基层既是充满机遇的广阔舞台,又是处处充满挑战的擂台,青年人为基层带来“青”风,注入鲜活的力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乡村”,民族复兴才能大有希望。
发布人:朱永胜 发布时间:2022-5-11 14:58 收藏 阅读人次:3904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