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工匠”也需“活水”灌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新塘镇政府选调生 武影慧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998年版的《新华字典》这段话如今被理解成不同的声音,职业教育貌似在“鄙视链”的下游,“大国工匠”源头基数少了,“中国制造”速度就会变缓。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首次大修的职业教育法将给职校学生带来春天,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也让职业教育“香”“热”起来。曾经在职校工作过3年的我,深刻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利好,也深知“大国工匠”塑造也需国家政策的“活水”灌溉。

  突破升学瓶颈,中职学校“招生热”。“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举措不断落实,“中职升本科”招生改革春风正吹往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彻底从之前的“层次教育”转变为“类型教育”。目前,全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职业本科在校生达12.93万人。新的职业教育法不仅规定职校生“专属”招生计划还在普通高校设置“专本”层次专业,让更多的职校生的“大学梦”得以实现,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社会地位,解决了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也为“大国工匠”提供“源头”数量。

  突出产教融合,职业教学“趣味浓”。新职业教育法中“产教融合”取代“产教结合”,并不是字面之差的转变,而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从最开始的“一米讲台”到“一体化教学”;再从“一师一徒”到“校企订单式”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把“企业”融入“学校”、“技术”搬进“课堂”,让“技能”贴合“市场”,当然教学培养模式的转变也需要“领路”师傅,“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同样需要跟进,学校专业开设需要与时俱进,保留传统制造专业,引入新鲜热门专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质量,也大大解决学校培养“一头热”、市场需求“两张皮”的尴尬局面。

  突显就业公平,职校学生“就业香”。“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指示一直在强调,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如何扭转“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也是此次职业教育法修法所关注的问题。新职业教育法规定,用人单位设置“公平竞争”招考条件,并强调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前不久,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展示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广大职工的精湛技能和创新成果,为广大高技能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如“源头活水”将浇灌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发布人:基层小白 发布时间:2022-5-13 16:27 收藏 阅读人次:3080

初审:李爱国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