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用心“蒸”出党课“好味道”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委组织部 李庆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课作为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党课讲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员教育效果。笔者认为,一堂高质量的党课应像一只“皮薄”“馅大”“味正”的灌汤包,让人“食之生津”“唇齿留香”“忆之难忘”。

  党课应“皮薄”,易于消化。有的党课“皮厚馅少”,一口尝不到“馅”,第二口“馅”没了。这样的党课“食之无味”,大家不喜欢,勉强“吃”下去也“不消化”。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毛主席就是讲党课的“高手”。革命战争时期,一次为普通党员干部授课时,毛主席把日本侵略中国比作一头疯牛冲进了中国,他问大家:“我们正面和他直接对抗暂时抗不过,怎么办?”见大家若有所思,他解释说:“靠持久战、游击战和全民族抗战。有扳牛头的,有拽牛尾巴的,有薅牛毛的,有砍牛蹄子的,最后的结果是这头疯牛必死无疑。”听课的党员在会心的笑声中感到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党课主要面向的是普通党员干部,应立足实际,多讲大家喜欢听愿意听的“白话”,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深刻的道理简单化,忌用生僻晦涩的语言“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多举身边的事例、多讲周围的故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用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将党课讲“活”、讲透。

  党课应“馅大”,营养丰富。党课讲得好不好,和授课人的理论素养、知识储备及课前准备密切相关。好的党课应用心“备料”,舍得“下料”,保证“营养”,让受众有所收获。要把功夫下在课前,通过查阅档案文献,翻阅历史资料等,用心收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事例和数据;要加强实地学习考察,多到革命老区、红色遗址等地踏寻革命故事,寻访相关党员、群众,深刻感悟革命情怀,就地“取材加工”充实党课内容,让党课更“鲜活”“有料”;要关心关注社会热点,留心观察身边的先进人物、模范榜样,善于把“热腾腾”的生活作为党课取材来源,在细腻的细节中追寻、发现平凡中的伟大,让党课更“立体”、更“丰满”。好的党课,既要讲他人,更要讲自身,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摆进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进去,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分享出去,使党课内容更加感人暖人。另外,对搜集到的资料要精心研读、归纳整理,遇到“拿不准”“吃不透”的问题时,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多向党校老师、专家学者请教,确保党课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才能做到“以己之昭昭使人之昭昭”。

  党课应“味正”,唇齿留香。一堂好的党课,应是一场“大餐”而不是“快餐”,不仅要让受众有所感悟、受到启发,更应让人“唇齿留香”“忆之难忘”。党课姓“党”,要在主题中突出“党味”,讲好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加党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深刻性。讲党课离不开党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从大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在,能够更好地读懂历史逻辑、把握历史规律、把准时代脉搏,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帮助党员干部蹄疾步稳走好脚下的路。要带领党员在“时空”的穿梭中重回烽火峥嵘的战争岁月,回望我们党恢宏壮阔的百年历程,感受英雄人物的气节和骨气,感受一代代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用历史的维度增加党课的“厚度”。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精准掌握受众“口味”,根据受众需要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提升党课效果,让党课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发布人:天天想要小火苗 发布时间:2022-5-18 09:58 收藏 阅读人次:40266

初审:杨南方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

1天天想要小火苗发布时间:2022-5-19 03:33

用心“蒸”“煮”,方能食色生香!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