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要同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对话交流,增进理解互信,拉紧合作纽带,加深利益交融,让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进步的力量越聚越强,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是各国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点亮了一盏明光烁亮的“航标灯”,为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国际社会中“积极、向上、建设性”力量,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聚焦发展事业,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以民生铸魂,坚持共建共享,绘就发展“同心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徜徉在党带领团结人民“救亡图存”的革命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悟到,正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心,并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遨游在党团结带领人民“锐意进取”的建设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党始终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人民反之衷心拥护党、支持党,在与党的同向同行中为我们今天的伟大成就作出重要贡献。“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发展必须以人民的需求为基本导向。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满足人民需求,我们以“高质量发展”回应时代课题,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中逐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以开放添翼,坚持合作融通,打造发展“强磁场”。“孤举者难起,众行者趋易”,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持续笼罩之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又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世界各国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人类命运与共的大船方能行稳致远。中国始终是深化国际合作的倡议者、践行者,诸多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正在全球范围内“落地生根”:“一带一路”推动基建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为沿途各国繁荣带来强劲动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有力证明,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贡献积极力量;“金砖五国”搭建起新的合作框架体系,致力于建立更加包容、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法宝。
以科技赋能,坚持创新驱动,注入发展“助推剂”。“线上课堂”“手机支付”“智慧物流”……不知不觉中,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创新科技已经深入并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这些,只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冰山一角”。“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个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创新成为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变量”。创新需要新的实现路径。在科技发展刚刚起步时,我们往往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完成技术上的进步,让我们迅速完成了科技产品的积累,但也留下了重大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的弊端。基础性研究是原创能力的根本,是一切科技创新的源头所在,必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增加底层性科技突破,从源头上提高科技竞争力。创新需要人才支撑。我们要从教育入手,培养在未知领域艰苦探索的创新型人才,建立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积累强大的人才资源。
以生态增色,坚持绿色低碳,书写发展“新画卷”。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掀起了一场发展导向的巨大变革。时间镌刻着奋斗的成果,跨过16年的时间长度,我们看到:2020年,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5%;2022年中国城区绿化面积149.45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41%……数据是信息最真实的载体,透过一系列生态数据,我们看到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正向我们走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保护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深入推进的同时,“碳中和”“碳达峰”“生物多样性”“气候治理”等一系列“新鲜”词汇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看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领域延展开来,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中国大地上逐步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