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从科学家的“小”故事感悟“大”道理

辽宁省东港城建集团 李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在共产党员网上读了《沙国河:尖端技术是一点一滴钻研出来的》的文章,讲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院院士沙国河的几则“小”故事,他干一行爱一行,晚年更是热心科普事业的事迹,读起犹如涓涓小流润泽心田。

  从“小”疑问引出“大”发现的故事中,感悟“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笃行之色。沙院士从事科研事业60余载,他始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说:“只有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才能得到科学的论断。” 在一次实验中,沙国河发现有一个光谱信号很特殊,按照公认的理论公式解释不通,为了这个“小”疑问,无数个夜晚,他反复对照实验数据,演算、推导、验证,终于发现了各国一直在找的分子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为此,他的这一发现在2000年被评为我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应遇到问题,侥幸而过,要在作学问干工作时,敢于较真,凡事要问个为什么,久久为功,不做“差不多”先生,要做“真金子”,在基层的大熔炉里不断打磨,淬炼成金。

  从“小”改进带来“大”突破故事中,感悟“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之能。沙院士说,“尖端技术是一点一滴钻研出来的”。从“激波管化学动力学”到“微波吸收材料”,从化学激光、激光化学到分子反应动力学……沙院士面对每一次的新领域新任务,都一次次迎难而上、勇攀科学高峰。上世纪80年代初,他所在小组的课题是研究分子激发态的光谱和碰撞能量传递,如果用当时国际上刚出现不久的技术,但也存在缺陷,影响精确度,但另制一套超高真空设备提高实验精确度,需花很多资金,他们就又想到用液氮冷冻的办法,这一试,实验效果实现突破,这个“小改进”也成为后来一系列实验的基础。新时代,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要不囿一隅,不作井底蛙,树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在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科技进步中驭创新之“翼”,共同绘制“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民族复兴之美景。

  从“小”教具引起“大”兴趣的故事中,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奉献之光。年近七旬的沙老把精力投身到中小学生科普事业中, 2021年,87岁的沙老被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被称为“种星星的人”。他为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自制实验“小”教具,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种工具、材料,客人到访,都无从下脚,近20年间,他设计搭建了几十种科普实验装置,将千余堂科普课带进中小学教室,成为深受欢迎的“孩子王”。党员干部要学习沙老的奉献精神,只为在平凡的为民服务小事中奉献真心,做挽起裤脚的“泥腿子”,穿田间坐坑头,做群众嘘寒问暖的家里人,找出群众最关心的“急难点”,多用“小”神器、“大喇叭”,解决人民群众小实际、大利益。
发布人:catli1972 发布时间:2022-5-23 16:17 收藏 阅读人次:3498

初审:余路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