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探中华文明之“源” 浚文化自信之“流”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尚有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在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以探中华文明之“源”浚文化自信之“流”。

  以“赓续不绝史实”作星火信念,探中华文明之“源”,浚文化自信之“流”。习近平主席在向美国前总统介绍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曾说,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承载着“中国考古学百年梦”正式启动,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数百名研究人员,以田野考古为中心,把实验室搬到田野上,在文明探源的核心遗址中追根探源,潜心做研究。可以说,20年来,躬耕于中华文明探源事业的研究员们,靠的就是内心那份毫不动摇的信念,那份“从未断流过、绵延不绝的、川流不息的中华文明史实和文化”的坚定信念。正是因为一代代考古人坚信中华文明具有非凡的强大韧性与卓越性,才有对古老的中华文明根源的执着探寻与热爱,一次次唤醒着沉睡于远古的源头活水,疏浚着文化自信之“流”。

  以“科学技术手段”作硬核支撑,探中华文明之“源”,浚文化自信之“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解开更多历史之谜,要以科学技术手段作硬核支撑。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且是唯一未曾断流过而延续至今的文明。人们常把“5000年中华文明”挂在嘴旁,然而,许多人其实还不清楚“5000年”这一数字的得来不易。而要考证和澄清“中华文明到底有几千年”这样的历史之谜,仅靠思维观点碰撞和文字说理辩驳是远不够的,最“硬核”的支撑只有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古代遗存,廓清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历史脉络的认知,以科技塑造文化自信之魂。

  以“优秀传统文化”作历史沉淀,探中华文明之“源”,浚文化自信之“流”。人类历史是大浪淘沙的进程,不是所有事物都会在历史的大江大河中“留下来”,很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会在随波逐流的历史浪涛中“被后人遗忘”,在文化的激荡中,只有那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的、有益的、堪称精华的事物才会“沉淀下来”成为结晶,成为供今人“采撷”和“吸收营养”的“硕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是“历史的伯乐”选拔出来的“优秀基因”,是颇值得世界交流借鉴、中国传承弘扬的。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它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注入文化自信力量。
发布人:一语天然万古新 发布时间:2022-5-28 21:34 收藏 阅读人次:4498

初审:汪青雷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