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党员干部 文化的“前世今生”由你来守护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委组织部 胡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伴随人类社会演进而不断丰富,是国家和民族存在的证据和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始终熔铸于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党员干部当做文化“前世今生”的守护者,传承、发扬、创造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探索中华文化更光辉的未来。

  守护文化的“前世”,“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传承、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内含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追根溯源和传承发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等,都是我们要坚定守护的“前世”,正是这些辉煌的过去造就了我们的“今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文化得以繁荣兴盛的根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党员干部应当“登高山”“临深溪”,学“先王之遗言”,真正去体悟文化的“前世”,才能知晓我们的来处,知晓是什么造就我们的生活方式、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从而做到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点亮文化的“今生”,“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文化的进步是历史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源自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的传承发展,经过历史的淘漉、人民的选择、实践的检验,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从“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到“坚定信念、追求理想”,从“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到“根植人民,服务群众”,文化的“前世”与“今生”遥相呼应。党员干部应当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联通、东方与西方的对话、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新创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从而丰富“今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创造文化的“未来”,“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文化用前世的温暖呼应今生的明亮,让先人智慧、民族精神、文化自信,不仅鲜活于当下,也盛放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西方传统之外的哲学路径,提供了寻求人类文明更好未来的机会,是普惠人类整体的重要精神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文化“本我”、开放面对“他者”,坚信中华文化在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固本开新,向世界、向未来传递中国文化的超越性关怀,传递“中国经验”和“中国价值”的影响力和创造力,“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人:胡扬 发布时间:2022-5-31 12:09 收藏 阅读人次:2321

初审:王战坤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