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乡村振兴进行时│那些人那些情那些事

四川省射洪市委组织部 李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有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川省射洪市选派80支驻村工作队,26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深入一线开展振兴帮扶。一年以来,他们扎根于农村、奋斗在一线,聚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谋发展、惠民生、促振兴,用心用情描摹乡村振兴新图景。



  “那些人”在“转变”中开始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员令后,他们有的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主动请缨接下了脱贫攻坚的“接力棒”;有的放下了手中的键盘鼠标,听从指挥担起了乡村振兴的“金扁担”。

  “他一个城里人,没有农村经验,能带领我们发家致富吗?”金华镇东山村第一书记费凯面对群众质疑的声音,也曾感到举步维艰。但他一想到“不穿烂几双鞋,工作就还要努力,驻村工作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便拨开了心中的迷雾,立志要“走遍全村”,要“走进群众”,迅速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了群众的“亲人”。

  “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能吃得下来苦吗?能把工作干好吗”。“老师”和“村官”角色的转变是潼射镇马黄寺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大春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但他迅速转变角色,主动和群众拉家常、交真心,摸清了村情民情“底子”,人送外号“北寨何百度”。

  驻村干部们的驻村生活都是从“转变”开始的。心态实现了从“忐忑”到“无畏”的转变。一开始,会因为对政策不明晰、对村情不清晰、对村民不透晰而感到不知所措,也因为身上不沾泥和群众的距离大而苦恼烦闷,但是一想到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盼,就会迅速调整心态,扛起肩上的责任,深藏心中的委屈,打开驻村生活的新视角。角度实现了从“机关”到“农村”的转变。他们从机关办公室到村里农户,从机关干部变成驻村干部,面对新的环境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他们把自己变成“常驻嘉宾”,深入贴近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了真正懂得群众的所思所想。态度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过去一年,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市委安排部署,聚焦驻村工作职责完成了各项任务,但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积极创新,丰富工作方法、树立长远眼光、强化战略思维,让自己的驻村变得更有意义。

  
金华镇东山村第一书记费凯了解村情民意

  “那些情”在“服务”中建立

  一年来,他们深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群众的“操心事”当成自己的“份内事”,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我的手机号码是xxx,有需要我帮助的,如果在村办公室没有找到我,可以随时给我联系,我会想办法尽力帮助你们的。”香山镇桃花河村驻村队员胥小洋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疫情发生后很多村民经济来源吃紧的困境,她积极向群众宣传“以工代赈”等项目,尽最大努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村民唐秀琼了解务工项目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她拉着驻村队员的手开心地像个孩子:“感谢党和政府,谢谢胥老师,有了‘以工代赈’,解决了我们的收入问题,我们的日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像胥小洋这样的还有很多,他们把群众当家人,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多做事、做好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化身“大喇叭”,当好“宣传员”。他们常常化身村里政策宣讲的“大喇叭”,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挨家挨户宣讲党的好政策、疫情防控防护措施、务工信息等,解开了心结、消除了顾虑,做到了“接地气”、“聚民心”。化身“放大镜”,当好“调研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屋头,和群众聊天拉家常,做好民意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事情本质,找准问题关键,开对药方帮到实处,保障了乡村振兴政策有的放矢。化身“店小二”,当好“服务员”。他们永葆一颗为民干实事的初心,无论是哪家吃水出现了问题,哪里道路出现了垮塌,还是哪个群众需要办理什么业务,他们都能熟门熟路、风雨无阻地“使命必达”,在乡村振兴中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香山镇桃花河村驻村队员胥小洋入户宣传“以工代赈”项目

  “那些事”在“发展”中继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乡村发展实现从“输血”转向“造血”的转变。

  “书记,你能给我们要到多少钱?”在一次村民大会上,群众的提问让大榆镇茶店村第一书记宫月皓陷入了尴尬。但他没有退缩,用心用情转变了群众观念,告诉他们想致富,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于是,他在充分调研茶店村种养殖现状的基础上,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外出考察学习,引导村民种植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洋姜、当归、大豆、玉米等经济粮食作物,持续推进村民增收。

  “种什么虽然确定了,但却找不到人来种。”这个问题又把宫月皓给难住了。为了回引人才带动“凤还巢”,他和驻村队员和村干部一起利用广播会、群众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就近务工,为乡村产业发展献策献力。

  说一千道一万,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而发展产业则是一个重要途径。转变思想是前提。很多农民习惯了以往的种养殖,面对新兴的产业项目一时是没法接受的。针对这种情况,他们逐户家访,让农民了解更多的生产经营理念和知识,做通群众的思想,团结一致发展项目。做优环境是关键。有的地区适合种植大豆、玉米等经济粮食作物,有的地区适合种植柑橘、葡萄等水果,有的地区适合养殖兔子、龙虾等。他们在全面了解本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农业知识,制定产业发展计划,为各村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人才支撑是根本。一方面,他们多渠道鼓励外出务工群众、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优秀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他们最大程度发挥实践经验丰富、实操能力较强的“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为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大榆镇茶店村第一书记宫月皓了解脱贫户生产情况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无论是盛夏时节,还是寒冬腊月,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事温暖民心。值此盛夏,一粒粒种子正在广袤的原野上健康生长,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发布人:文半山 发布时间:2022-6-7 09:33 收藏 阅读人次:6194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缘是小白发布时间:2022-6-7 11:52

一心一意的为民服务,点赞,必火!

引用 回复

2漫长的等待发布时间:2022-6-7 12:0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基层大地上有了这一个个奋斗的身影,乡村振兴指日可待,民族复兴为期不远!

引用 回复

3关山雄鹰发布时间:2022-6-7 13:29

图文并茂,新颖别致。

引用 回复

4星辰雨露发布时间:2022-6-7 15:06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