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重塑“故土乡愁”

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办事处 王云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乡愁是什么?在席慕蓉书中,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李白笔下,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心切之情。而对于现在远赴他乡生活在城市中的“游子们”来说,乡愁就如同那日出日落,永不停息。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愁的“距离”逐渐缩小,“咱家崽每天都要跟我们视频通话!现在天天都可以见面嘞!”村中老妇人一边说着一边坐在院子里翻看着手机里儿子发来的照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你看,振兴中的乡村不再是“从前的模样”,现代化正重塑着“故土乡愁”。

  从“仰望城市”到“平望乡村”——“勾勒”乡村“智”模样

  在鲁迅《故乡》一文中,开端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正是因为这样的基调,全文句句都流露出无尽悲凉之情。无论是小时候玩伴闰土的生疏还是豆腐西施的沧桑,都细数着无数伤感,在鲁迅眼中,那时的乡村是破败的。

  在过去,村民们都是“仰望”或“羡慕”城里人,而到了现在,中国城市化逐渐深入,即使是生活在乡村中的村民也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福利。智能设备、农业机械化、电商助农……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许多“乡村本土主播”把现代化乡村展现在“手机屏幕”上,让更多人重新定义乡村“新”模样,感受到现代化、智能化多彩乡村。人们不再把乡村视为落后的象征,而是以更平等的视角进行“观看”。

  从“信息闭塞”到“开启书窗”——“推开”世界“新”窗口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过去的乡村,我想我会用这句话——“烟火气像一层结界,包裹住只属于这里的温暖。”在这里,除了一日三餐以外,人们每天就忙碌着农耕、农作,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渠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平凡的农村生活……

  为了让村民们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拓宽自身视野,如今很多村里都建起了乡村公益图书馆、文化馆等等,打破信息“壁”,为村民们“推开”一扇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村民们可以在耕作闲暇之余感受展馆里书中的美好,让远方的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从“离乡背井”到“回归故乡”——“拾起”传统“土”文化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说“以后去城里就有出息嘞!”是啊,过去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往往会“克制”住“乡愁之情”,选择奔赴大城市务工。村里就剩下年迈的父母与年幼的孩童,一年也许就只能回来几次,每当过完年之后,在村中总会看到哭泣的孩童追着驶往远方的车喊着“妈妈!别走!”,让人揪心不已。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新“拾起”乡村传统“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不再是“只有去城里才能挣大钱”,而是“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不仅如此,乡村传统文化也能够进一步得到延续,传承乡村农耕、村俗、服饰、餐饮、建筑等物质和非物质乡土文化,不断促进我国乡村地区的繁荣昌盛。
发布人:tclxcbwyp 发布时间:2022-6-7 13:08 收藏 阅读人次:1576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