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有一种宝贵遗产叫“家风家教”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四川考察调研。他来到眉山市中心城区,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并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家风家教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我们要做“三苏”式干部,把最好的遗产留给子孙后代。

  有一种宝贵遗产叫“家风家教”,教我们“清白做人”。做人、做事、做官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成长奋斗道路上绕不开的重要问题。其中做人是始终排在第一位的。三苏祠里走出了最著名的“父子档”,首先在于他们都有一身清风正气,都清清白白做人。清白做人要清楚明白地做人。要清楚明白做一个怎样的人,不能做“两面人”,要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纯纯粹粹的人。苏轼很清楚明白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这在他文采飞扬、誉满中华的众多文章里就可见一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清白做人要一清二白地做人。领导干部要明白“水流石自清,何惧惹尘埃?”

  有一种宝贵遗产叫“家风家教”,教我们“勤俭齐家”。苏轼有很多身份,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美食家。在这些“家”称号背后,还有一个更弥足珍贵的“家”,就是他的家庭。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眉山之行带我们参观和重温的“三苏”故事、“三苏”家风、“三苏”文化,就是穿越千年的一场学习和精神洗礼。苏轼自小以母亲为师,他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讲述了一则故事,一天丫鬟在家里发现泥土下面有一个可能装有金银珠宝的瓮,他母亲告诫大家瓮是前人埋的,不属于苏家,谁也不准去挖取。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鉴、戒奢崇俭、勤俭齐家,多向苏轼母亲学习。

  有一种宝贵遗产叫“家风家教”,教我们“干净做事”。今天,当我们看到一档档全家齐上阵的“贪污父子兵”时,不妨多对比一下苏洵、苏轼和苏辙以人格魅力和端正言行著写的堪称中国古代文坛“顶流”的“父子档”故事。干净做事要头脑清醒,像松树和柳树那样做事有原则。苏轼的原配王弗,在自己丈夫初仕凤翔时,劝他要慎交、慎独,警惕那些急于与他亲近、完全奉承他说话的人。从现在看来,当时苏轼的亲人就把“枕边风”吹成了“清流风”,就对拉帮结派、一心营私的蝇营狗苟之事摆明了处事态度,划清了处事原则底线。领导干部要干净做事,就要慎微、慎独、慎行、慎交,像孙悟空一样给自己画个“圈”,抵制住围猎陷阱。

  有一种宝贵遗产叫“家风家教”,教我们“廉洁从政”。品“三苏”故事,不得不提到“苏轼铭砚教子”这个历史典故。这是苏轼把父辈传下来的家风家教又传给了他的子孙后代们。他的长子苏迈赴任时,他赠他砚台一方,并亲手刻上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领导干部要想走到哪里都能“抬起头来”,不需才华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但必须做到“廉洁”二字。但凡打破廉洁底线者,都是动摇了理想信念宗旨根基者。心中忘了人民而以权谋私、充当黑恶势力保护雨伞,心中丢了初心而起了性贿赂、权色交易念头和行为。唯有廉花盛开,清风方能自来,“三苏”文化就是这样一朵廉花。

发布人:小虎墩儿 发布时间:2022-6-10 15:21 收藏 阅读人次:4524

初审:王战坤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