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高考同题:近“人间烟火” 做调查研究

辽宁省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祝中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年高考的天津卷以“烟火”为主题,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启迪考生紧扣时代脉搏对其丰富内涵进行思考。“人间烟火”里有安危冷暖,柴米油盐中有万家忧乐。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必备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多一些“感同身受”,近一些“人间烟火”,从柴米油盐中“看”冷暖虚实、从基层唠嗑中“听”群众心声、从问计于民中“问”施政良策、从真抓实干中“解”急难愁盼,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

  用“真心”深入群众,从柴米油盐中“看”冷暖虚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前,个别干部自诩繁杂事务缠身,挪不开椅子、迈不开步子、沉不下身子,基层情况顺理成章变成了“纸上文字”,被问及情况“支支吾吾”,涉及具体细节更是“不清不楚”,最终成为“纸上谈兵”。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不允许搞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的“假把式”,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多到企业生产车间看一看流水线运转、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庄稼长势、到群众家中看一看柴米油盐……带着真情真心深入基层、走进家门、贴近群众。摸一摸调查研究对象的衣被,揭一揭他们的锅盖,坐一坐他们的板凳。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摸实情、察民情的重要手段,用“真心”与基层接触、与群众接触,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楚问题本质。

  用“贴心”融入群众,从基层唠嗑中“听”群众心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当前,个别干部下基层喜欢“高谈阔论”,坐当“指挥家”,成为“个人表演”;导致群众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最终听不到百姓心里话、不能真正了解基层现状。在调查研究中,要做到开门纳谏,认真倾听基层的“吐槽”和“抱怨”,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同时,要做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既要听“官方”的书面汇报,又要听“民间”的口头表达。主动与基层群众交朋友,从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群众,才能真正听得到群众的心里话,学会从群众抱怨里听到“问题声音”、从细枝末节处找到“矛盾症结”、从复杂诉求中厘清“责任清单”,真正掌握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用“虚心”求教群众,从问计于民中“问”施政良策。“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前,个别干部自认为学历高、理论功底丰富,做群众工作也是一把“好手”,缺少与基层群众的交流沟通,导致制定的政策不符合当地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政策对不对,方向偏不偏,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基层群众中有不少“土专家”和能工巧匠,他们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他们的点子多、办法新,最能够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只有真正和老百姓坐到一条板凳上,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帮助。调查研究者要拿出“不耻下问”的精神,真诚面对群众,真诚求教群众,从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力量,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

  用“匠心”帮助群众,从真抓实干中“解”急难愁盼。“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如果调研报告只满足于网上“抄一抄”、说法“套一套”,不如实反映情况、提出对策,如同“守着金矿讨饭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要充分运用“工匠精神”,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分析问题,找准症结所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要做好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防止一“调”了之,围绕民生痛点、堵点、难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以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落实整改向实处发力,做深做实调研“后半篇文章”。形成跟踪监测机制,长期跟进,随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确保调查研究效果经得起历史、组织和群众的检验。
发布人:顺耳的忠言 发布时间:2022-6-13 16:19 收藏 阅读人次:2685

初审:凌晨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