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从“三苏家风”汲取“从政养分”

贵州省仁怀市委组织部 向廷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家风建设,树立良好家风,夯实干事根基。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众所周知,三苏父子为文、为政、为人,历来被后人所推崇,这与其世代传承的优良“三苏家风”密不可分。“三苏家风”是三苏前后几代在家庭内部形成的“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庭风气,对家庭和个人有着积极启迪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三苏家风”中汲取从政养分,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汲取“读书经世”中“勤学善思、奋发向上”的养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三字经》中的这句话,说的是苏洵在二十七岁时发奋读书的故事;苏洵写了《名二子说》一文,勉励苏轼和苏辙立志勤学、奋发向上,告诫他们作文章“皆有为而作”“如药石必可以伐病”,还把苏家的南轩命名为“来凤轩”,作为儿子们的书房,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作为党员干部,需要具备锐意进取的思想、审时度势的眼光和以民为本的情怀,而这些执政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要在“计功当毕”的学习规划、“怛然悸寤”的自我要求、“发奋读书”的长久坚持中一点一滴积累,吸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政养料,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振干事创业能力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汲取“孝慈仁爱”中“为民造福、以民为本”的养分。百善孝为先,苏轼、苏辙的母亲程夫人孝顺长辈,言传身教,教育子女珍爱生命,不残害鸟雀;嘉祐二年,程母病逝,刚刚进士及第的苏轼兄弟,即刻返回眉山为母守孝;苏轼在《异鹊并序》说父亲“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他先后在徐州抗洪、惠州引水、杭州修堤、儋州办学,始终关心民生疾苦,尽力为民多办实事好事。俗话说:“孝门出忠臣。”党员干部要把“孝慈仁爱”作为修身立德之本,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时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坚决不“当官做老爷”,将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要事,紧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汲取“为政清廉”中“非义不取、干净做人”的养分。苏轼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的文章中讲述了母亲程夫人教育子女不取外财,不贪他人之物的故事,在《六事廉为本赋》中写到“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他认为,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为官从政以廉为先,为官之道以廉为首。苏轼历任开封府推官、杭州通判、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等职,不管身居何职、身处何地,都把“非义不取,为政清廉”作为行事做人准则。党员干部要恪守“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为官底线,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涵养甘清苦、淡名利、尚廉洁的良好品行,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对家人“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防止贤内助变“贪内助”,不给腐败走“后门”的机会,以干净廉洁的家庭环境塑造过硬作风。
发布人:乡下干部 发布时间:2022-6-14 09:09 收藏 阅读人次:9060

初审:汪青雷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