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甘肃华亭:新农人杨瑞平的“花椒梦”

甘肃省平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华亭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张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从花椒苗栽进地里算起,四年的时间,对于鑫丰合作社的负责人杨瑞平来说,是一场煎熬的“马拉松”。虽然煎熬,可现在看着挂得满满当当的椒树,煎熬就成了喜悦。

  当个新农人

  杨瑞平是农村娃,种地对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尽管已经多年没有种过地,可他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却始终没有变。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产量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要想真正靠农业致富,走传统农业的“老路子”行不通,他深知每种农作物都有适宜生长的土地和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最现实的例子。经过他多方奔走考察,发现华亭当时并没有成规模的花椒种植基地,大多花椒类的商品都是来自陕西和其他地区,有市场,有发展潜力,而且华亭的气候、土壤也适宜花椒生长,较好的市场条件给了他十分的信心,就这样,他做好了成为华亭花椒种植业“新农人”的准备。

  花椒耐旱,喜阳光,多地都可种植。神峪乡地处陕甘交界,气候温润,草窝村又有全神峪最好的土壤和光照,就这样,杨瑞平带着他的花椒,“定居”了神峪乡草窝村。

  撸起袖子加油干

  草窝村是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神峪乡的贫困村,村子不大,可贫困人口多。2016年,村两委为了带着村民们脱贫致富,在村里成立了鑫丰合作社,主要从事核桃种植,因为村子本身底子弱,所以效益一直不太好,2018年,由杨瑞平开始接手,种起了花椒。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作社效用,草窝村和鑫丰合作社村企联建,积极推进“四链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鑫丰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栽种了6万余株“大红袍”优质花椒。杨瑞平每年都会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来给自己和工人“充电”,他知道,知识和技术是种好花椒的关键,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养护是往后持续发展的基础。从什么都不懂开始,怎么施肥,施什么肥,什么时间剪枝,什么时候浇水,用不用定期松土,病虫害怎么防治……一点点,一点点,他也慢慢成了一个“土专家”,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花椒基地的花椒一直长势喜人。为了可以全天候照看花椒基地,杨瑞平把家搬到了草窝村,和工人一起做工,生活成了他每日的全部,渐渐黝黑的皮肤见证了他最好的四年。

  “今年是初产年,预计可收获3000公斤,收入可达到21万元,虽然收入和产量不高,可总归是第一年,往后会越来越好。”杨瑞平说到。他看着花椒树上挂满枝条的“红果果”,开始规划未来的发展,他为自己花椒的销路预备了二个方案,首选是电商,电商成本小,可以依托华亭市商务局的电商平台,通过今年的试销,先打开市场“试试水”;其次是找合作商,在华亭市域范围内和各大酒店、超市、调料店合作。“前期不扩大发展,先回笼资金,为以后自己做深加工做好十足的准备。”杨瑞平讲道。

  说到未来,杨瑞平也想有自己的花椒厂,他说:“有了厂房,自己就可以加工、销售,不仅节约成本,也会形成链条,不会在任何环节被‘掐脖子’,而且也可以助力自己家乡的产业发展。”“到时候,烘干、筛选、称重、包装一体到位,干净又快捷,还可以发展花椒油、花椒芽菜等商品……”说到往后的发展,他总是滔滔不绝。

  草窝村是家

  “生意一直做,搞农业自己是第一次。”“乡政府和村两委在我创业期间给了很多帮助,我把草窝村当家。”杨瑞平朴实的话里包含着无尽的情感。

  杨瑞平在农业方面的第一次创业给了草窝,现在事业进入平顺期,他想为这个有着特殊缘分的地方做点什么。2019年4月,鑫丰合作社注册了“神峪河”商标,开始整合神峪乡的农业资源,对土鸡蛋、土鸡、杂粮、面粉、土蜂蜜等农副产品应收尽收,然后通过合作社再转卖出去,不仅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也逐渐让神峪的农副产品走向了市场。杨瑞平偶尔去村委会串门时总会碰到在村小学上学的孩子们,毕竟是村学,孩子少,如果整体置办校服也会给家长们造成经济负担,杨瑞平思来想去,决定为村小学的孩子们做身校服,让孩子们可以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学习,2019年5月,他将做好的60多身校服送去了学校。

  这四年,鑫丰合作社带动草窝村贫困户245户,每年给贫困户土地分红15万元,折股量化分红1.36万元。就像他说的那样,他把草窝村当家。
发布人:HERO 发布时间:2022-6-15 09:22 收藏 阅读人次:2162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