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走进焦裕禄:从治“三害”中悟“三心”

江苏省海安市委组织部 陈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年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报》一版登载了习近平的这首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来到兰考考察时,将焦裕禄精神高度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时至今日,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追随着焦裕禄同志的足迹,冲在前,干在前,以实际行动成为了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焦裕禄,走进20世纪60年代的兰考,走进他在兰考奋战的475个日夜,从焦裕禄同志治理“三害”的生动实践中领悟“三心”。

  “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治理风沙之害中领悟“艰苦奋斗”之心。焦裕禄同志来到兰考时,当地的风沙之害极为严重。当时有首歌谣唱道“大风起,飞沙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风掀起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但焦裕禄同志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黄沙越“疯狂”,焦裕禄越“兴奋”,因为这是他探查风源和沙丘的最佳时机。于是,他经常是忍着肝疼逆风而上,徒步几里地也要探查风口沙源,有时身子单薄被风吹得站不起来,他就手脚并用趴在地上向前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的艰苦奋斗精神,深刻认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做到不怕苦、不畏难,面对困难时不退缩,面对矛盾时不回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乐于斗争,敢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当“热锅上的蚂蚁”,勇于在复杂任务、艰巨挑战、关键领域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以苦干实干赢得群众点赞。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从治理盐碱之害中领悟“科学求实”之心。60年代的兰考,风沙在天,盐碱在地。为了治理盐碱之害,焦裕禄同志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因此他经常带着行李,拿着干粮,挎着水壶,和盐碱普查队一起下去调研。而为了能够快速地分辨盐碱,他经常直接品尝盐碱土的味道,把自己的舌头练成了“化验器”,最后总结出“咸的是盐,凉的是硝,又骚又苦的是马尿碱”的宝贵经验。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焦裕禄和同志们一起绘制出了全县盐碱分布分类图,并且分析出内涝是形成盐碱的根本原因。可见,科学求实让他的决策更加精准科学。他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要“拼上老命,大干一场”。诚然,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倾向于“吃老本”“走老路”,不思考、不研究、不学习,成了“生搬硬套”的“机器人”,无益于工作、有碍于大局。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想了解事情的原委、问题的根源,就要在基层“大干一场”,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多去田埂“踩泥土”“沾草色”,多去群众家里“唠家常”“蹲床头”“掀锅盖”,掌握一手信息、一手情况、一手资料,才能找到破题之策,提升攻坚之能。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从治理内涝之害中领悟“亲民爱民”之心。内涝与风沙、盐碱并称为兰考“三大害”。为了治理内涝,焦裕禄把大雨变成了自己行动的“号令”,每逢大雨,一般人往屋里跑,焦裕禄却毫不犹豫地往外跑。1963年8月2日,兰考突降一场暴雨,这场雨下了整整七天七夜,为了让群众少受洪水之苦,期间,焦裕禄同志不顾同事的阻拦,不顾家人的劝阻,不顾自己的身体,在大雨中拄着棍、跑遍村,查水情、探灾情、明实情,亲自绘制洪水流向图,一线指挥村民挖渠排水。此外,有一回面对老乡“你是谁”的疑问时,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老乡热泪盈眶。“百姓谁不爱好官?”党员干部就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知群众冷暖,解急难愁盼,满腔热忱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努力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发布人:河南林子在海安ing 发布时间:2022-6-17 11:17 收藏 阅读人次:8321

初审:凌晨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