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揭秘“氢弹研制成功”背后的“武功秘籍”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四联村选调生 徐玮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967年6月17日,一声惊天巨响,罗布泊戈壁大漠上升起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蘑菇云”。当日便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五十五年过去了,试验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风险与酸楚,时时映入国人眼帘。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回看“氢弹研制成功”的过往,理应探索成功背后所珍藏的“武功秘籍”,练就一身基层工作的“绝世武功”,更好地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揭秘“氢弹研制成功”背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武功秘籍”,练就无私奉献的“绝世武功”。“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氢弹之父”于敏老先生在长达28年的氢弹理论探索和试验中隐姓埋名,正是这种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强大的国家。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什么。”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增强奉献意识,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俯下身,弯下腰,为民“干真事”“干好事”“干成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青年干部要传承“无我”的奉献品质,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功名,要以奉献为荣,以奉献为己任,把“奉献”二字贯穿人生发展的始终,以自身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

  揭秘“氢弹研制成功”背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武功秘籍”,练就艰苦奋斗的“绝世武功”。“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仅面临着西方核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还面临着西方大国的技术封锁,但老一辈科学家们正是在这种极端困难情况下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才成功研制出氢弹并试爆成功。“罗马不是一日之功。”青年干部们,为百姓办实事不能是一句“空口号”,要发扬好艰苦奋斗精神,发挥“拼命三郎”的势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敢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时刻保持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同时还要发挥“老黄牛”精神,用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建好建实建稳基层,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问题。

  揭秘“氢弹研制成功”背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武功秘籍”,练就持之以恒的“绝世武功”。“氢弹之父”于敏老先生在回忆录中谈到,“当时物质条件极其艰苦,只有一台计算机,大多数时候得靠最古老的算盘、计算尺来精确氢弹研制所需的数值。”正是有他们不辞辛劳、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的优良作风,才有了如今的“大国重器”。“人有恒心万事成”作为青年干部,要持之以恒的“学习知识”“服务群众”“保持廉洁”。开展基层工作决不能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算好百姓“民生账”,方能增加群众心中的“幸福指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干部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练就一身“绝世武功”,让中国梦在青春赛道上“生根发芽开花”。
发布人:写完投投完写 发布时间:2022-6-17 16:03 收藏 阅读人次:2342

初审:王战坤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