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人民至上 书写人权保障的“光辉篇章”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委组织部 王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出版的2022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文章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人民主体观、利益观、导向观,奋力书写好人权保障的“中国答卷”。

  在态度上“坚定不移”,坚持人民“主体观”,提升人权“保障指数”。在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中,人民是“根本力量”“人权主体”。我们党从诞生以来,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团结、带领、依靠人民尊重、保障人权,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人权发展道路。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自己的岗位职责与人民的需求相结合,找准人民关于人权保障的“新需求”、找好履职尽责的“关键招”,真抓实干、拼搏奋进,全力做好社保、医疗、教育、文化、住房、就业等工作,切实在各方面、各领域、各项发展中增强各项人权保障水平。要树牢“保障‘最大多数人的人权’”理念,把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尊重和保障人权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切实让更多人享有普惠性人权。

  在行动上“不遗余力”,坚持人民“利益观”,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看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怎么样,就看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生活感受幸福不幸福。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建设者”,要树牢“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理念,从满足人民精神上、物质上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出发,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幸福。要从精神层面出发,深入基层、走进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与群众进行思想上、感情上的沟通交流,听一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看一看群众的家庭状况,切实增进党群干群感情、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从物质层面出发,及时了解群众在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切实保障好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权益。

  在目标上“锚定航向”,坚持人民“导向观”,提升人民“满意指数”。人权事业发展得好不好,其评判的根本标准是看人民是否满意、是否认可、是否高兴。坚持人民“导向观”,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得到人民认可和拥护,人权事业才算发展得好、发展得成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进入新时代,都把“人民是人权事业的最终评判者”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所做的人权事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接受人民评判。作为党员干部,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解决好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在解决完后,由群众根据实际感受,来评判干得好不好、行不行。要树牢“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的理念,把权力用在为民服务上、用在正道上,而不是用在谋取个人私利上、用在优亲厚友上,真正用一颗为民之心赢得群众满意。

  人权保障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大党员干部当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奋力书写人权保障的“中国答卷”。
发布人:笔耕不辍wb 发布时间:2022-6-20 00:11 收藏 阅读人次:1938

初审:严格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