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读懂“王家坝精神”背后的“大格局”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委组织部 欧阳曼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接令开闸——滔滔洪水一路狂奔涌向蒙洼蓄洪区,刹那间,汪洋一片,4个乡镇、77个湖心庄台相继成了水中孤岛。直到去年,王家坝闸曾16次开闸蓄洪,蒙洼蓄洪区一次次敞开胸怀,容纳了相当于26个杭州西湖的洪水,蒙洼人一次次经历家园变泽国,一边饱含热泪,一边扛下所有。读懂“王家坝精神”背后的“大格局”,解锁蒙洼人民心中的大爱,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连夜撤离,读懂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泄洪前夜,2000余名王家坝群众带上简朴的家当连夜撤离,一位叫陶士友的老人,看着长势良好富饶的庄稼被淹没,难掩心疼,但他说道:“为了国家心疼也没办法,庄稼长得再好,也要支持政府决策,响应国家开闸泄洪的号召,不能只想着自己”。舍小家,舍的是王家坝的小家,为大家,为的是“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的大局。在我们国家改革发展的事业中,正是由于部分党员群众在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面前牺牲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才使得城市规划更加科学、道路交通更加通畅、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在新的征途上阔步前行、行稳致远。

  生产自救,读懂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王家坝人民与洪水抗争了几十年,每一次洪灾过后,没有“等、靠、要”,而是在党委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积极开展自救生产,一次次重建家园,取得了经济的不断发展。自古以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就接连发生洪涝、干旱、地震、疫情等重大灾害,时时考验着中华儿女图生存、谋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自强不息精神是应对灾难创伤的最好药剂,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动力,中华民族在一次次与灾难抗争中,积蓄着伟大的复兴力量,赓续着不朽的民族精神,越是艰难困苦,越是挺起不屈的脊梁。

  听从指挥,读懂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中华民族向来都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王家坝人民的牺牲和奉献不仅赢得了社会的赞叹和尊重,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倾情帮助和支持。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的消防救援官兵火线驰援,人民子弟兵冲锋陷阵,用鲜血和汗水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长城。解放军、武装干警、消防官兵视灾情如命令,冲锋一线,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灾难,他们就战斗在哪里,人民群众听从指挥、全力配合,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的信任和支持。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是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底气来源,是乘风破浪、无往不胜的独特法宝。

  化害为利,读懂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经过多年防控洪水的经历,聪明的王家坝人民总结出洪水防御的重要经验和基本方针,按照“上控、中疏、下泄”的防控理念,采取“拦、泄、蓄、分、行”的调度指挥。此外,蓄洪区人民在洪灾的磨砺中,进行了对农作物、养殖物化害为利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种淹不死的,养水上漂的,捞水中有的”和谐发展新路子。从人水相争到人退水进,从与水对抗到与水共处,实现了人与水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疫情防控当中的科学防治、动态清零,还是地震灾害后的科学搜救、灾后重建,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应贯穿的一条准则。

  舍我其谁顾大局,爱国情怀显格局。读懂“王家坝精神”,致敬“王家坝精神”,传承“王家坝精神”,让“王家坝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中熠熠生辉。
发布人:清风拂山岗 发布时间:2022-6-24 09:24 收藏 阅读人次:37522

初审:安可欣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