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为民当涵养“做得更好”的自我期许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区委组织部 文小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利益,而立足于群众的需求和诉求,以民之所需启动政之所兴,了解清楚民之所盼,收集起来民之所想,摸排好民之所求,才能对标群众需求补短板,对照群众诉求补差距。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畅通“网上问策”民意传递的“直通车”,让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干部履职“任务单”上面去,实实在在办好群众“心中事”,应当涵养“做得更好”的自我期许。

       坚持问政于民聚民智,“做得更好”源自坚定的“党的血脉根植人民”的思想根基。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好的政策决策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老百姓的期盼和呼声,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问政于民”要实事求是,坚持党心民意同频,根植人民,问清楚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党员干部就要纠正什么,避免有“问”无“答”、无关痛痒的问题,让群众把“沉在心底的声音”说出来,才能让真民意反映上来,激发出人民“跟党走”“跟党干”的无限激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群众建议声中发现、总结、凝练出“新做法”“好点子”,才能让民声表达更实际、精准。问政于民方知得失,为群众办实事理应调整“姿态”,做到应“问”而为、“竖起耳朵”听、“开门问策”知真伪,立起兼听则明的“风向标”,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办实事的“施工图”,真正使工作决策汇聚民智、顺应民意、温暖民心。

       坚持问需于民聚民情,“做得更好”源自践诺“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的实践价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的事无论巨细都是“头等大事”,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就是力行示范为民的具体方向。从兑现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到疫情防控中坚守岗位、逆行冲锋在前,无不充满民生情怀,也让更多党员干部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断把党性锻炼熔铸于火热实践中,去常扪心自问,能否问准人民群众意见、呼声。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在“三省吾身”中反思当“老百姓的官”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要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拉家常,时刻用“民心秤”称一称为民谋福祉、谋幸福的使命担当,多听取“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民情,确保办实事问需于民分量只增不减,赢得“人民的心”。

       坚持问计于民听民声,“做得更好”源自谨记“党的力量来自人民”的力量源泉。“问计”于民方能予民,问的是“计”,本质上求的是“民”,得的是“民心”,守的是“初心”,故“身入”更要“心至”。问计于民要敢于问、善于问清惠民政策、群众就业、民生工程建设是否落实到位;上学、看病、就业、住房保障等难题是否解决,从中问出痛点、难点和焦点,找准制定政策的切入点,真正让老百姓的菜篮子丰富起来、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直起来。领导干部更应广开言路,倾听民声民意,让群众讲出自己的想法,从民意中检验出政策的绩效,检验出党委、政府工作的成败得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政党“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才能在生动鲜活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映照出我们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矢志为民造福的灼灼初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味”。
发布人:有点亖的小二 发布时间:2022-6-27 08:07 收藏 阅读人次:5310

初审:向阳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