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丰防村,大山深处的瑶族寨子里,一条条洁净的水泥路蜿蜒串连起各家各户,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一排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山上的绿色产业与错落有致的小寨子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丰防村全貌
7年前,这里还是贫穷落后的寨子,被当地人称为“四乱村”。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带领村民兴产业、建家园、搞治理,如今的丰防村跃变为“环境美、村庄美、庭院美、村民面貌美”的小康村。
产业发展奔小康
昔日的丰防村,瑶族群众主要靠打野猪、野鸡、野马蜂“三野”维持生计,没有支柱产业,没有稳定收入。为解决这一问题,丰防村党支部按照“筑好一个阵地、配好一个班子、建好一套机制、用好一个平台、发展好一个产业”的“五个好”工作思路,结合“一村一策”狠抓特色产业发展。
丰防村党群服务中心新貌
2016年,由村党支部的7名党员筹集20万元率先发展林下养鸡产业。他们干得风生水起,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还打造了党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示范点,供群众参观学习。
李玉芬之前是村里的贫困户,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生活困苦。在村党支部的传帮带下,李玉芬建起2个鸡棚,每年养殖2万多羽鸡,年收入11万元左右,通过养鸡已实现脱贫致富。
“现在主要是养鸡赚钱多,一年可以养殖两批鸡,见效快。”脱贫户李玉芬乐呵呵地说。
李玉芬在投喂鸡群
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丰防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党员+贫困户”“1+N”等结对帮带模式,1名党员结对帮带7户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必须干好,干出成绩来,群众见到‘真金白银’了,才信任我们,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干”。丰防村党支部书记陆少明坚定地说。
林下养鸡已成为丰防村的主导产业,现建有鸡棚67个,带动57户(其中脱贫户18户)从事养鸡。2021年,出栏肉鸡近100万羽,年产值达4000万元,全村养鸡产业年纯收入达500万元。
丰防村党支部还大力发展油茶、杉木、生姜等产业,全村实现“3+1”特色产业全覆盖,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5万元,村民年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达2.2万元,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稳定收入。
环境治理焕新颜
产业融合,群众的日子富裕了,但部分群众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较差,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猪圈乱搭、庭院脏乱差“四乱”现象普遍。
村口垃圾池里空无一物,村旁大树下却垃圾遍地,这是常态。如何改变乱扔垃圾的陋习?丰防村党支部想出了妙招。
通过党员分片区带头干,以“党员+农户”的方式划分责任区,带领群众整理道路、水体、庭院,清理违建、垃圾等,村庄焕发出新颜。
丰防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打扫文化长廊
“我们探索出台一些激励措施,以爱心超市为载体,建立乡村治理积分卡制度,以激发大家爱护环境的热情。每季度按照评分细则对每家每户的环境卫生检查评分,群众可拿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商品。”陆少明说。
农民动起来,乡村美起来。在村党支部的宣传引导下,李玉峰一改往日乱丢垃圾的陋习,把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内物品有序堆放,还在庭院里种起了花草。李玉峰家连续几月在积分评比活动中得分高居榜首,他说:“村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设施齐,咱也不能拖组织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