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从力透纸背的“档案故事”中汲取精神伟力

四川省富顺县委组织部 李雨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共产党员网举办“七一”读书心得征集活动,向广大党员干部推荐7本读物,其中《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一书深深吸引了我。

  红色档案蕴藏着我们党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铸就了我们党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翻开“100个档案故事”,每一份力透纸背的档案背后承载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历经岁月的沉淀而跃然纸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汲取一件件“红色档案”穿梭百年峥嵘岁月带给吾辈的精神伟力。  

  档案故事一:  
  从“真理之味”中汲取“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的精神伟力

  1920年初,陈望道受《星期评论》邀约,在义乌老家僻静的柴房开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由于翻译时聚精会神,陈望道错将墨汁当成红糖蘸粽子吃,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从此,这本只有28000多个汉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创造革命信仰的思想起点。百年来,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许多有志青年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心有所信,方能致远。作为党员干部,应当从革命先烈坚定的信仰中品味精神之甘、真理之甜,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从容应对各种风浪挑战。

  档案故事二:  
  从“星火燎原”中汲取“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的精神伟力

  1930年4月毛泽东给林彪的信中,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容中国当时革命形势和前途。从此,这句话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阐述。正是这星星之火,把鲜艳的红色旌旗扎进了敌人的心脏、插在了战火的高地、点亮了革命的灯塔,让革命的薪火在青春热血的拼搏奉献中生生不息,让革命的火种在艰难困苦的磨砺下愈发鲜活。“星星之火”是革命火种的象征,更代表着千千万万个“小我”。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最初“星星之火”的50多人,到如今呈现出的9671.2万人的“燎原之势”。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继承与发扬先烈们的红色基因与血脉,将红色的火种根植于灵魂深处,接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为民服务”接力棒,不断向着民族复兴之路笃定前行。

  档案故事三:  
  从“一封家书”中汲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伟力

  1936年8月,东北抗日战场的女英雄赵一曼,在即将走上刑场之时,含泪给儿子写下遗书。“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这是一纸家书,更是一道绝笔。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赵一曼坚贞不屈,誓死捍卫党的尊严。赵一曼烈士留给儿子的遗书,饱含拳拳爱子之心,更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她以“誓志为人不为家”重新定义了母爱的高度,超越个体,走向民族大爱的深远高度!赵一曼烈士诠释了共产党人将对党忠诚“外化于行”的具体表现。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党员干部将对党忠诚植入灵魂,持续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常怀“淡泊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前的“规矩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因档案再现而重生。精神,由基因传承而不灭。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用好红色档案,传承好红色基因,在新征程上以斗志昂扬、勇毅前行的姿态演绎新的红色故事。
发布人:六月的雨 发布时间:2022-7-6 10:35 收藏 阅读人次:3994

初审:杨南方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