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在航海的“每一站”中感悟“成长密码”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纪委区监委 李维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的第18个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中国航海日正式启动,而那天也是郑和下西洋的600周年纪念日。海洋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同时它也代表着未知与冒险、困难和挑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青年干部不妨沿着时间的脉络回到600多年前,跟随郑和的足迹走过海上航行的“每一站”,感悟中国“航海精神”中蕴含的“成长密码”,成为有内涵、有境界、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航海第一站:坚定信念,打造无坚不摧的精神“铠甲”

  600多年前的海面之上,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郑和正带领着上万人在海上“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自1405年起的28年间,郑和的船队共航行了7次,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航行,相比起欧洲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虽说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经过长足的发展,在那个时代是具有先进性的,但他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未知和恐惧,正因为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感,他们才能够在惊涛骇浪中“若履通衢”。青年干部最不能缺少的,也正是这样一份以家国为己任的信念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国之大者”,而要实现这一“大”,不仅仅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大格局”,更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理想信念。回顾百年党史,共产党人们正是因为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才能在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克服艰难险阻,才能在百年峥嵘岁月里取得革命的胜利。青年干部要加强对党史和党中央精神的学习,努力做到学深悟透、笃信笃行,不断锤炼自己的政治品格,提升政治素养,以无坚不摧的信仰力量打造自己的精神“铠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航海第二站:淡泊明志,以宁静之心走实脚下之路

  展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画卷,打通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徐福、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马可·波罗”的汪大渊、为中国航海史做出杰出贡献的郑和……这些航海家们都曾在滔天海浪中奉献出了自己的价值,然而除却在明朝政治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郑和,历史并未在这些航海家身上多着笔墨,他们“踏浪”而行的初心却也不关乎名利。孔明先生在《诫子书》中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可见,只有淡泊宁静方能修养出良好的个人品格,从而行稳致远。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和国际形势错杂多变的双重影响之下,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已有日甚之态。我们青年干部如若沾染了浮躁,就难免因急于求成而行差踏错,唯有忘记“小我”的名与利、得与失,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之心,才能潜心学习提升,甘于在基层锤炼本领和能力,真正干实事、干好事,彰显“大我”的家国情怀,达到“无我”的为民境界。

  航海第三站:海纳百川,在交互中延续文化生命力

  郑和使团在7次“下西洋”的航行中,开拓了海外贸易的形式和范围,畅通了与亚非各国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此期间,木艺因为海外硬木的进口而迎来了新的发展、陶瓷釉色在苏麻离青的加持下酝酿出了永宣青花独特的风采……在交互中的学习创新,让国内工艺美术、宗教文化都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青年干部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更应当以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一方面,要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靓丽的青春增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厚重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吸纳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流,增强对美的感知力和文化的创造力,并在开拓创新中“反哺”文化发展。当代青年恰站在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而文化正在以它极强的渗透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青年干部要心怀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为往圣继绝学”践行于实处,为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增添一抹独特的青春色彩。
发布人:大橘大利 发布时间:2022-7-8 19:51 收藏 阅读人次:1640

初审:邱莫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