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从“楼道治理”寻找老工人新村的“幸福密码”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办事处 李锡雄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楼道治理方式,以离居民生活最近的楼组为切入点,从居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抓起,针对社区老式公房多,楼道脏乱、老旧沉闷,开启“邻里楼道空间再设计治理”行动,着手微更新、微改造、微治理,着力打造“老的优雅、旧有活力、邻里有情”的“小确幸”,让居民走出家门即可获得“遇到好邻居,拥有好环境,享受好服务,每天好心情”的愉悦感。

  创意激活新能量,让楼道不再杂乱无章

  楼道是社区最小的细胞,社区细胞越活跃,城市活力就越充沛,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就越强。针对社区70%以上老公房建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楼道墙面斑驳、管线混乱、灯光昏暗、门牌不一等通病,街道通过加强与同济大学共建合作,依托对方优势学科的溢出效应,率先引入上海首批“社区规划师”,从2015年以来,持续深耕“四平空间创生行动”,重构楼道公共空间,唤醒居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意识,消除麻木和冷漠的情绪,以“睦邻楼组”建设为切入点,在“新”字上下功夫,用“新”的创意设计引导新的生活方式,用“新”的共享模式激发新的“睦邻能量”,每年开展“众创赢造.筑梦四平”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同济大学大学生、环同济创业青年积极参与,通过现场实地踏勘、前期调研分析、与居民充分沟通讨论,在互动碰撞中,迸发创意思维,设计出有创意、有诚意、有温度的作品,并将作品落地转化,赋能老旧楼道的“三微”治理,让楼道不再杂乱无章,重获新生,让居民生活更有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创意焕发新活力,让楼道不再老旧沉闷

  为改变楼道老旧沉闷的形象,让居民的生活更有幸福感,街道从激活一个个被遗忘的“楼道空间”入手,大力激发居民、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的治理热情,让大家逐渐从冷漠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形成“党组织引导、高校专业指导、居民参与主导”多元主体携手共治格局。在楼道治理中,采取居民自愿自治,由居民提出、居民区党组织审定、上报,街道列入年度计划,安排配比资金鼓励等方式,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表达居民意愿,将居民想法和建议融入改造设计,并将“艺术与设计”深度融合,让创意焕发新活力,让楼道不再老旧沉闷。同时,将党员力量延伸到“神经末梢”,由楼组组建党员、业主、居民代表“自治小组”,选定委托施工单位开展自治,街道加强监管,还发掘了一批草根领袖、党员志愿者、社区治理骨干作为联系居民的桥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截至目前,已打造380个嵌入党建文化元素的“睦邻楼组”,占社区1387个楼道的27.4%,并产生了辐射效应和社会效应。改造后的楼组由居民自定公约,轮值自管,让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一个人都是主人翁,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每一个人也都最终成为受益者。

  打造共享新空间,让邻里之间不再陌生

  “见君不识君,邻里好陌生”,为解决楼上楼下、对门相见不相识的“陌邻症”,街道坚持从“温暖邻里”入手,重塑“有温度、有活力、有治理”的生活空间,在楼道“三微”治理中,“精准点火”“众人拾柴”,借力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的作用,问计于民,找准治理的发力点,在解决居民“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的基础上,把“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放在首位,以“睦邻相亲,守望相助”相结合,因地制宜,挖掘利用楼道空间“弹丸之地”,先后打造了安顺苑5号楼道“睦邻会客厅”,赤峰路89弄1号楼道“旭圆会客厅”,通华大楼、国中大楼楼道“党建议事厅”等一批楼组居民“共享空间”,通过“共享空间”增加邻里交流、互动,开展自治合议,家长里短,化解家事纠纷,使居民打破冷漠、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增强了邻里感情,让邻里之间不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形成良好的邻里链条。同时,把“睦邻”的融合性和多元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使每一个力量都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每一个人、每户人家都能找到归属感和主人翁感,小孩能在社区穿梭玩耍,老人推开窗可以看见友善的笑脸,社区不再是冰冰凉凉的钢筋水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隔着厚厚的墙壁,社区居民的怨气少了,信任多了,牢骚少了,参与多了,老工人新村的活力得以再现,居民生活和谐幸福。
发布人:12371网友hh68k0 发布时间:2022-7-12 13:15 收藏 阅读人次:3815

初审:严格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