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赋能“三农”书写新时代鱼米之乡“新”篇章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人民政府 茅晋宾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日,江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入学习,坚持用科技、生态、产业赋能“三农”,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科技赋能,擘画智慧农业“新图景”。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迎来了科技兴农的崭新局面,越来越多地方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各地依托智能化、数字科技,擘画了新时代农业“新图景”。从做“体力活”到干“智力活”,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绘出了一幅“农”墨重彩的科技画卷。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让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打通农业技术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以“农业强”筑牢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坚实基础。

  生态赋能,绘就美丽农村“新底色”。“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热播电视剧《春风又绿江南岸》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用江南县的生动案例告诫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靠民”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江苏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各乡村带来万千气象。各地各部门要坚持聚焦“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让“农村美”成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鲜明标识。

  产业赋能,开辟农民致富“新路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如今,全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广大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奔赴共同富裕。一个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茧而出”,例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他们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人富裕。江苏盱眙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虾稻共生稻田如棋格般镶嵌大地;江苏常州王家村小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各地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农民的生活蒸蒸日上。我们既要照顾眼前,也要注重长远。要及时认清发展不足,开出“治病良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用“农民富”提升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发展成色。
发布人:三顾茅庐 发布时间:2022-7-12 13:37 收藏 阅读人次:2790

初审:严格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