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探求工作良方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 包小涵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依托在市委党校培训的机会,再一次深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对基层、对群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们无法深切体会习近平同志当年的苦难和压力,但幸运的是,我们也选择了基层,选择了到群众中间学习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血、一份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教育了我,也让我寻找到了工作良方。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增强本领不设限。“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这是梁家河老乡对习近平同志的评价,深刻体现出了干工作就要了解群众需求。基层干部怎么干,应该是群众说了算,然而,面对群众需求,可能偶尔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例如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对相关政策不太了解等,这就需要基层干部不断的“充电”“蓄电”。“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不学无从适应,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动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生态保护的主战场中去磨练,多做几回“热锅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更要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秉承一颗谦虚的心,向同事学习、向群众请教,既学有字之书也学无字之书。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业务水平,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才能在风雨中壮筋骨、长才干,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和“勤务兵”。

  以群众感情为基础,用心用情不怠慢。习近平同志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基层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解衣推食”与乞食老汉、帮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心急如焚……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从群众的问题和困难出发,着力解决群众的诉求和要求。作为基层干部,要想真正成为称职的“人民公仆”,就要甘当群众的“孺子牛”和“店小二”。要常常牵挂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说套话官话,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要时时放心不下群众,多问一问群众的意见,多听一听群众的想法,多想一想群众的建议,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要积极主动到群众身边去,多沾染泥土气息,多用心用情,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如此,才能修好到群众心里的路,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为民办事不拖延。梁家河的老乡讲:“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良田不足就打淤地坝,没水喝就挖深水井,生活不方便就开缝纫社、代销店、磨坊,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在当时为群众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办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群众急需的事情去干,选择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去干,是基层干部应树立的正确观念。然而,实际工作中,也不乏有极个别被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陀螺干部”的基层干部,他们遇到群众问题就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基层干部在解决群众问题上,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不搞做做样子、摆摆架子,也要及时地把那些已经决定了的好事实事,快干、干成、干好。群众心里有杆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获得了民心,方能赢“天下”。
发布人:米布 发布时间:2022-7-14 14:03 收藏 阅读人次:3817

初审:安可欣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