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主题征集

海花草变“黄金”草

贵州省独山县委组织部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韦宗斌 熊禄群 刘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贵州省独山县紫林山村,坐落在海拔1400米的高山台地上,是距离镇区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过去,这里受气候、交通闭塞等因素影响,乡村发展受到了制约。近年来,紫林山村以党建引领之笔,绘产业振兴之图,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僻山村,今朝摇身变为幸福村。

紫林山村村貌一角

  “90后”当上“领头雁”

  “我曾经外出务工,看到都市繁华的同时,也感受到家乡贫穷落后的巨大差距,选择在大都市继续打拼寻求个人更好发展,还是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韦世贵娓娓道来。

  “90后”韦世贵,是土生土长的紫林山村人,曾在深圳、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打拼事业。2014年底,他决定辞工回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从创办茶叶加工作坊,到开民办幼儿园,再到种植海花草,从干给群众看到带领群众一起干,他的创业激情带动了一大批有志气、有才能的青年回乡发展。


交错纵横的海花草田地

  2016年,韦世贵作为后备干部在老支书的引荐下进入村“两委”工作,给紫林山村“两委”班子注入了一股青春活力。他思维活跃、敢闯敢干,获得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2019年,老支书离任后,他成功当选为紫林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自韦世贵任职以来,就把建强班子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培养后备力量,逐步补充“新鲜血液”,平均年龄仅31岁的村“两委”班子成为了带领紫林山群众发展产业的“主力军”,为紫林山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基础。

  海花草催开“致富花”

  “我们是赶上了好政策,搁以前,外出务工省吃俭用到头来也没啥存款,谁能想到现在在家‘种草’却富了起来嘞。”村民吴龙梅说。

  海花草又名水苔,广泛应用于军用急救包和代脱脂棉、运输鲜活水产品等,是种植栽培基质上等材料之一,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海花草加工车间

  2020年,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销、实现村民富”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等主体作用,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气候特点,发展海花草种植,种植面积达3500亩,涉及村民506户1600人。同时,成功申请和使用了“甲定水乡”品牌,走上规模化和品牌化路径。

  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再鼓一些,村党总支同步发展高山云雾茶种植、蜜蜂养殖、生态旅游产业,群众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5000余元,提升至2021年的13000余元,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结对共建“谱新篇”

  紫林山村多年推广海花草种植,能用于种植的田土已饱和,某一品种海花草经过多年种植后产量呈下降趋势。这曾是困扰村“两委”班子的难题。

  为取得海花草产业新突破,村党总支充分用好用足国家林草局的各级党组织的帮扶优势,坚持立足省内、向外发展,将异地联建优势充分转化为智力支持。国家林草局连续派来4位驻村第一书记,真扎实驻,给资金、教技术、拓市场。2020年,村里建设了100亩海花草提质增效示范种植基地。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示范种植基地出产的海花草质量更好,价格从原先的每吨4万元,提升到现在的每吨4.6万元至5万元,产值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专业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海花草迎来了丰收,村民手捧海花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还邀请国家林草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到该村开展海花草科技支撑和种植技术培训,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福建省林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等单位专家、学者沟通对接,探究海花草应用于花卉花泥、真菌接种、林木幼苗培育基质等新领域,拓展应用新方向。


工作人员在海花草加工车间打包海花草

  在国家林草局的资金、技术支持下,全村现已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晾晒车间、加工车间、仓储车间各1间。通过其“牵线搭桥”,村合作社与北京中协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业务合作,采取定制化设计、订单式生产模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海花草全产业链,有效推动海花草产业越做越红火。
发布人:zhengji 发布时间:2022-7-25 16:29 收藏 阅读人次:3495

初审:凌晨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