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云南泸西:做活“梨经济” 巧念“致富经”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委组织部 张颖鹏 段舒涵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云南省泸西县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调整,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原梨产业,通过种好一棵“金梨树”,卖好一片“致富果”,实现一个“振兴梦”,成功开辟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做优特色产业,点“梨”成金。

  走进泸西县羊格黑村的梨山,硕果累累,果香四溢,为七月的乡村平添了一份清甜、润泽。果农马中全正在忙碌地采摘,丰收的喜悦映在他的脸上。

  马中全曾经是贫困户,以前主要到建筑工地挖土方、打临工,随着家中梨树长大达到挂果期,他便回家全身心投入种植,通过镇上和村上专家、致富能手的培训,他变成了种梨能手,还获得全县高原梨种植第一名的桂冠,生活信心十足。

  马中全说道,现在他家已经脱贫了,种植的13亩梨树已经进入采摘期,今年价格也比较好,产值可以达到十多万元,都是党的富民政策让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村小组组长马永全介绍道,羊格黑村是泸西著名的“高原梨村”,他是村里种植高原梨的带头人,现在全村137户人家,家家种梨,人人是能手,总面积已达1800亩,市场价为每斤4.5~7元,高原梨成为全村农户的致富果。

  发展集体经济,化“零”为整

  羊格黑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西华村委会,曾经的西华村,产业发展一直在零打碎敲中前行,形不成规模,迈不开步子,群众长期走不出贫困的圈子。为有效破解困局,村党总支谋思路、闯出路、找富路,探索推行组织带路、能人带头、项目带动、收益带富的“产业党建四带工作法”,带领群众种植稳产稳价的高原梨,并积极争取资金629.64万元实施“建基地、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面提质工程。

  同时,紧紧抓住全县推广“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模式的契机,引导群众加入服务社,“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实现了产业提速、群众增收的“蜕变”。目前高原梨种植共53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余元,高原梨成了西华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拳头产业。

  连片带动发展,从“线”到面

  梨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村民的生活变“滋润”了,谋发展的思路也活起来了!随着泸西城域发展布局,与之连接的滇东南农产品交易中心、兴中批发市场、汇金商城商贸物流的蓬勃兴起,三条高速的交汇贯通,西华村的发展、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发展潜力被逐步释放。村党总支紧扣全新的发展机遇,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依托兵装集团等挂联单位力量,积极整合集体闲置土地,盘活资源资金,引入冷链物流仓储、灯盏花加工、高原梨分拣包装等2500余万的5个项目,推动农产品由初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培育了发展新动能和后劲。新产业带来了村级集体经济大发展,2021年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2022年预计80万元。

  与此同时,借助泸西成为“全国低纬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梨桃苹果”产业体系示范县等品牌优势,全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和高原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发展路子,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布局“果、菜、花、药、畜”等特色产业中,让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在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仓储销售等产业链条上,推进集体经济服务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反哺于集体经济,不断延伸和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有带动主体、有集体收入。至2021年底,全县81个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107.2万元、平均达13.67万元,预计今年可达15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每年增收17.3亿元、户均年增收1.9万元。
发布人:小柚子 发布时间:2022-7-26 15:28 收藏 阅读人次:4373

初审:楚搴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