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逐梦不惧星河远 丹心耿耿寄“问天”

四川省合江县审计局 向金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我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10时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自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起步至今,中国航天人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首次”,航天事业取得瞩目成就,广大青年干部要读懂蕴藏其中的精神力量,不惧险远、不惧担当、不惧磨难,丹心永向党,矢志奋斗新征程。

  逐梦不惧险远,闯劲造就超越。“问天”是一个起飞质量达23.2吨的大型船舱,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最重的航天器,强大的“长征五号B”只能将其送到近地点170千米、远地点320千米的近地轨道,相比“天舟”货运飞船,“问天”重量更重,离对接点更远,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逐步抬升轨道,与“天和”完成对接。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关键之战”,问天的发射、入轨与对接,技术复杂性大、难度高、工程巨,但航天人不惧困难阻碍,统筹各方力量,做足万全准备,实现“零窗口”发射,准时入轨,顺利对接。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汲取蕴藏其中的不怕难、不怕苦、不怕失败的精神力量,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战疫抗疫的关卡、在防汛救灾的一线、在为民服务的高温烈日中,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求新、求进、求突破,不断实现基层工作的一个又一个超越。

  逐梦不惧担当,匠心创造辉煌。十年一剑,“问天”苍穹。张峤所在的设计师团队已陪伴问天实验舱十年之久,而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也才三十多岁。为了实现两个超过20吨的大家伙在太空中的移形换位,在两年的时间里进行了成千上万次试验;为了使实验舱的研制精准严谨、细致周密,六年间,形成了近700页、60多万字的初样研制阶段的总结文件,仅仅是交会对接和两舱一字形构造两项任务,故障模式对策就有近4000条;为了寻求最佳方案,十年间,设计师团队攻克重重难关、不断创新。主设计师张峤说,“做好空间站是航天人的担当”。不管经历多少次试验、积淀多少心血,他们不怕重复、不怕枯燥,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用匠心恪守初心,用匠心锻造辉煌。基层工作千丝万缕、千头万绪,要干好基层“针线活”,就要不怕细、不怕繁、不怕重复,多做“解剖”麻雀的工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拜人民为师,锤炼本领,如磐石无转移,如蒲苇韧如丝,不断解民之困,切实担起基层大任。

  逐梦不惧磨难,苦干成就伟大。“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不断为新时代航天人加油鼓劲。“问天”试验舱成功入轨、顺利对接,举国欢呼祝贺,可鲜有人知道的是,中国航天,也曾经历过至暗时刻。伟大的背后是苦难。在探索太空的路上,中国航天人走得异常艰辛。1969年,首发“东风4号”的火箭第二级发生故障、未能入轨,坠毁新疆,这是中国首次进行太空发射;80年代,返回式1-01等几颗卫星都相继发射失败;90年代,中国航天更是进入至暗时刻,1996年,“长征-3B”发射后发生严重事故,火箭坠毁在发射塔附近的山坡上。美国也对中国航天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封锁、制裁禁运,连一颗螺丝钉都要靠中国自己产。可所有的磨难都没能中国航天前进的步伐,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航天人,上下一心,苦干实干,不断磨砺,以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和愈挫愈勇的不懈坚持,勇闯苍穹、坚定地朝着宇宙星辰出发。“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我们青年干部要深深体会支撑航天人向上向前的伟大精神力量,争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好干部,苦干实干、不负韶华、勇毅前行。
发布人:山有榛 发布时间:2022-7-27 08:50 收藏 阅读人次:2257

初审:高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