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在“高山清渠”中遇见“你、我、他”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委组织部 王培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历经30余年,黄大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要在“高山清渠”中见证“你”“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初心,砥砺“我”“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担当,讴歌“他”“干一辈子、坚守岗位”的奉献。

  初识“高山清渠”,见证“你”“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初心。时间回拨到黄大发23岁那年,刚当选大队长的他只想一件事“饮水入村”,改变草王坝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的面貌。第一次修“天渠”,历经13年,因为不懂专业修渠知识导致水还没有到村里面就渗进了沙壤土,又过去了13年,仍然没有水,到1990年,黄大发带领200多号村民背着背篓、举着火把上山了,再次开始修渠,直到1994年9月螺蛳水工程主渠修通,草王坝村缺水的历史,彻底被改写。当一股股清澈的山泉,途经道道山梁,潺潺地流经绝壁,灌入村里的每一块稻田时,黄大发也白了头发。36年来,“你”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用半辈子的坚持带领群众在悬崖绝壁上凿渠引水,以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展现了贫困山区党员百折不挠的独特魅力。

  走进“高山清渠”,激励“我”“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担当。如今的团结村(草王坝村改名为团结村),老百姓吃上了白米饭,二层小别墅遍地起,轿车开进农家院,在阳光的照耀下,团结村的致富路子越来越宽。“村里缺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群众期盼什么,他就谋划推动什么。”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支书黄大发那颗为民的初心。村里通水后,他又先后组织了通电工程、通路工程,彻底改变了村民用电和出行问题。在黄大发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有机稻米、有机高粱,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养殖肉牛、生态猪、蜜蜂等,到2019年底,团结村顺利脱贫出列,全村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年轻党员干部,要汲取黄大发的担当精神,永葆干事创业激情,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进志气,以“燕子垒窝”的坚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拼搏奋斗,带领广大群众把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穿越“高山清渠”,讴歌“他”“干一辈子、坚守岗位”的奉献。三十六年,“他”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永远为民奉献的精神一直不变。“一根筋”的坚持拉直了山水之间的距离,“一股劲”耕出了百姓幸福的田野,“一种情怀”为时代镌刻了光荣与伟大。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带领村民们一起苦战13年,挖通进村隧道,解决6000多名群众的行路难问题;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带领村民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塘约特色的“塘约道路”;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用生命谱写一曲当代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创业之歌和奉献之歌……“他们”坚毅执着、有勇有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广大党员要以“他们”为标杆,时时把责任刻在心里,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
发布人:砂砾121 发布时间:2022-7-27 10:05 收藏 阅读人次:2339

初审:高朗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