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党员干部 用好“战高温”的解暑“良方”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委组织部 何雨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伏”又可称为“长夏”,由于太阳直射点靠近,又盛行东南风,带来了海水的湿气,故而是一年中最闷热、潮湿的一段时间,正因为气温高热,这段时间“宜伏不宜动”,故而称为三伏。盛夏酷暑,暑热暑湿等问题接踵而来,人们必须注意防暑降温,以避免出现各类健康问题;但同时,此时又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基层党员干部身处一线,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当心懒怠、迷惘等“心病”,寻找适合自己的“良方”,谨防苦夏、“暑热”迷心。

  及时“把脉”,谨防“中暑”,在戒骄戒躁中三省吾身。今年夏季炎热非常,关于热射病的事件也骤然增多,在发觉身体有气短、头晕等症状后,人们应当及时休整、就医。这种情况对于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一旦发觉工作有力不从心等“症状”,要及时“看诊”,不管是咨询上级、前辈,还是自我反思,总是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千万不可以“讳疾忌医”,将问题弃之不顾、掩耳盗铃,否则长此以往,不仅有可能因为一点工作疏漏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事故,还会影响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长期性,因此要注意打牢工作基础,防范化解风险,解决潜在问题,要把做官当做事,把用权当履责,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要求自己、反思自己,带头以理想信念为镜检视自身,经常叩问入党为什么、当官图什么、用权干什么,真正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积极“抓药”,消除“心火”,在叩问初心中置顶人民。夏季高发“空调病”“腹泻”等疾病,出现病情后,要立刻就医,食用藿香正气水等相关药物,清热解毒。在基层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党员干部也要主动寻“良方”,尤其是民情民意相关问题,一定要“不畏酷暑”,贴近基层、走近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自身也要保持心平气和,“静以修身”,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头万绪中确实难免产生烦躁的情绪,但党员干部仍需学会与此“暑气”共处,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为自己在心头安一台“为民牌”空调,消除心火。因此,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做到经常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适时“进补”,弥补“苦夏”,在积沙成塔中厚积薄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民间流传着诸多夏季食补的谚语。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好的“进补”方案就是多读书。唐代文学家段成式有言:“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意思是说,缺少知识的更新,没有过硬的学习能力,一个人就会像在黑夜行走一样茫然,放在当下来看,这句话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愈显深刻。“人是铁饭是钢”,而书是党员干部们的“钙片”,多读经典能“壮筋骨”,多学知识才能“长才干”,要读马哲等原理性著述来“垫肚子”,也要读《乡土中国》等文学性著作来“增营养”,在书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还能体会共产党人的情怀,从中汲取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发布人:山色空蒙雨亦奇 发布时间:2022-7-28 13:37 收藏 阅读人次:2834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