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驻村”的第二站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委组织部 蔡明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野里村是我沉入一线蹲点学习的第二站,在这之前,到野里村都是带着专项工作任务下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没有时间细细打量、深入了解、深度感知,一天半的“村干部”体验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善良,村干部的无私奉献。

  乘着和风出驶,一路蜿蜒而去,迎着朝阳,沐着春风,夏日的野里正如徐果笔下所描绘的一样——“蜿蜒的牛野公路宛若一条流动的彩色时间河,一束晨光从云雾背后穿透,绿色从群山的翠微幽静中奔出,踏着暖风沿着野里的崎岖乡道一路驰骋,吹醒了花草树木。”

  村委会办公阵地建在坡顶,大抵距东西南北而中,用了一个多小时抵达,村里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正在一起开例会,就一周的工作进行谋划部署,我没有打扰他们,就在楼下看看他们的功能室设置,通过展板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又走到驻村工作队办公室和寝室去“探查”了一番,常规的资料和上下铺摆放得都很整齐,所有人都严格考勤制度,村“两委”更是探索出了带班制,轮流值日、轮流锻炼、轮流管理,干部履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等他们开完会,我几乎已经把他们的“家底儿”摸了一遍,和他们简单了解村里当前工作任务以及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便随着他们的安排下组入户。

  早上的工作任务几乎都是进行庭院经济验收,于我而言并不陌生。第一家脱贫户,男的50多岁,腰椎间盘突出,可并未因身体不适而选择“躺平”坐吃山空,不仅养了猪牛、鸡鸭、蜜蜂,还把曾经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开辟出来,高山引水,灌溉成田,种上稻谷,足够他们一家人一年的口粮。不仅如此,老房屋打扫得很干净,还在公路边盖上了二层小楼,他用勤劳的双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我想这与他80岁高龄的母亲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莫大的关系,平时肯定少不了耳提面命和教育熏陶。

  整个早上,我们走了白岩和金钟两个村民组,距离很偏,山路崎岖,可并没有因为看起来遥远的距离和难走的山路而阻隔了村干部与群众的密切关系,每到一家一户,大家和群众都很熟络,一见面就亲切地打招呼,端茶递水,嘘寒问暖,好不亲切,如此祥和!

  回到村里简单的吃过午饭,休息片刻,又顶着正当空的烈日出发,由于我们小组下午的工作任务是自建房登记排查,所以要先把所有卫星显示的位置标注出来,规划好路线才开始工作。一路开去,逐户拍照上传,走到塘沟湾的时候,刚好又碰上老罗、老李、阿斌他们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要慢一些,毕竟要翻山越岭、穿林入田,有的时候为了验收几分地,要徒步在丛林间穿插30分钟左右,沟渠边碰上毒蛇实乃常见。

  几近傍晚,我们终于落脚高枧,这是野里最大的一个村民组,地域广一些,人口也多一些。走到脱贫户老姚家里看望他,看到我们迈进家门槛,就热情地迎上来,对同我一组的其他村干部熟悉程度自是不必说,与我当要陌生些,哪怕从未谋面,却也十分随意,没有初次见面的拘谨与客套,交流过程也很谈得来,当谈及村庄发展时更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我接触了不少脱贫户,他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给我心灵上的冲击出乎意外得大——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老姚谈到国和家,他说:“国家、国家,为什么把国放在家的前面,就是因为有了国才有我们的家,如今国家把我们‘扶起来了’,我们要知恩图报,不能一直赖着政府,不能给国家再增添麻烦。不仅如此,还要为国家多出力,只有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哪怕今天再次想起这番话,内心深处仍若荡波未平,他曾经是一名贫困户,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群众,却说出此番大道至简之话,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能有幸参与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两场战役,并看到群众思想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我们各级各部门为之默默奋斗的价值所在。

  静静地听别人讲,偶尔不懂的请教一下,疑惑地问上一两句,这是我始终秉持的在基层一线的工作态度。回到村委会又碰上送文化下乡,和群众一起,坐在院坝看教育片,偶尔说上两句话,他们待人很好,虽然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可能也觉得我是这个村的“外来户”——头发乱蓬蓬的,长裤撩得很高,脸和手被晒得红通通的,明显已经开始变色儿,所以我比他们看起来可能更像干活归来的“村里人”。

  帮忙收拾完围坐的板凳,大家才有机会坐下来,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工作、畅谈生活、畅谈感受,时至深夜方才依依不舍地散开,伴随着驻村第一书记口中的宁静沉沉睡去,又在早晨第一缕黄昏到达时,于知鸟和鹧鸪的和鸣中醒来……

  早起是我的习惯,或是跑步,或是看书,然而在村里并没有,简单洗漱,坐在村委会大门口的石阶上,看着乘光而行的路人,我仿佛又读懂了徐果笔下的祥和野里。老李是最早来的,随之而来的还有老罗,吃过猪油烩面,一天的干劲又被激发,今天不准备下组入户,因为打算同村里相关同志一起探讨党建工作整体规划。讨论很激烈,你一言,他两语,大家都在充分发表意见,为了整个村子发展像这样的“斗嘴”还是第一次见,耗尽数个小时,方案和路径基本敲定,在这个村也算是干了一点事儿。

  因为会议冲突,本该还要待两天硬是压缩到了一天半,走之前又和个别干部谈了谈心,在他们那里学习基层一线工作的具体方法,还有如何做群众工作,收获颇丰。离开时,有恋恋不舍。原因有二:一是野里是一个充满田野气息,能找到乡愁的地方,这里的人和地都很容易接纳人,我已入乡随俗,把自己当作了半个野里人;二是时间太短,对于基层工作方式方法还很欠缺,还没来得及多方面、多层次深入群众就戛然而止,这是令人略感遗憾的。

  美丽田野,乡愁故里。这是我们给野里的定位,同着其他村一样的淳朴气息一直感染着我,我想我收获最大的莫过于离开时大家出于真心的挽留,以及那一声“老蔡”的亲切称呼,让我觉得我这个“村干部”还算合格,至少大家接纳了我。
发布人:山子 发布时间:2022-8-3 08:32 收藏 阅读人次:3857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