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致“人民音乐家”吕其明:一生创作且歌且行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人民政府 邱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吕其明爷爷:

  您好!今日再次提笔给您写信,是被您的很多作品所感动,您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虽然您已92岁高龄,但您从未停止过创作的脚步,一生都在坚持着同一件事——音乐创作。您用“红色”音符,奏响了“动听”人生。您一直都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涵养“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气节,做信仰坚定的“追梦人”。吕其明爷爷,您的一生都是在五线谱上书写赤子之心,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从新中国的火热建设到新时代的百年征程,您的作品与国家共振,与时代同行。择一事,终一生。您一辈子的信仰就是坚持谱写党和国家的颂歌,您用音乐的魅力穿透了近一个世纪,您的座右铭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切献给祖国!”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全部都付诸行动。父亲吕惠生留给您的虽然没有物质财富,但精神财富却陪伴您一生。您从小就继承父亲的遗志,10岁就跟随父亲从军,15岁就入党,19岁就背着心爱的小提琴随大部队进驻上海,从此落地生根,全身心投入中国的音乐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您一生赤胆忠心、浩然正气,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永葆革命本色,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找准“奋斗目标”的原点,把牢干事创业的“方向盘”,坚定毅力做新征程上的“追光者”“筑梦人”。

  锻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做本领过硬的“实干家”。吕其明爷爷,为了创作,您30岁就得了哮喘病,医生说您过分透支身体,但仍然没有挡住您一生坚持创作的脚步。您创作的《铁道游击队》里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至今广为传唱。 您说:“扎根民族土壤,作品才有强大艺术生命力”。您坚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解放战争时期您在山东度过了几年时光,在您的脑子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音乐库”,您在写这首歌的时候,没有任何修改,一气呵成。1965年,您接受了第六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创作曲的任务,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领到这个任务后,您用7天时间就写成了,后来却花了半个多世纪对《红旗颂》作了修改,终于到2019年定稿,并把它献给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2007年前后,年过古稀的您完成一部新的交响组曲——《使命》;2020年,广大医务人员奋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事迹感动了您,您倾力创作单乐章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作品……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您一心为党、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志向,在基层岗位,要有坚持为民的“恒心”,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时时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越是难办,越要知重负重,勇毅前行。

  淬炼“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心境,做无私奉献的“排头兵”。吕其明爷爷,您的生活如钟表般规律,一直都在坚持着同一件事情——音乐创作。您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先后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300多首歌曲……您说,“搞艺术是需要奉献精神的!”“我一生就做一件事,就是用创作践行入党誓言。”您的每一首乐曲、每一段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是您想要表达的话,饱含最真的情感,有着厚重的人生况味。您的爱国主义与为民奉献,您用一生为之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您用自己的音乐描摹着新中国的春暖花开,一生且歌且行。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您的奉献底色,找准履职为民的“青春坐标”,把“为人民谋幸福”真真切切地落实到群众的心窝里,在行动中作答“我是谁”的角色问题和“为了谁”的方向问题,将真心真情转化为为民的实际行动,把人民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办事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的“撇嘴怨”变为“咧嘴笑”,用心用情地把人民群众的每一件事都落实到细处、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布人:牛背石上的清流 发布时间:2022-8-5 12:36 收藏 阅读人次:3141

初审:王战坤 编辑:文小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