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用“科技+”结出农民致富果

江苏省如东县委组织部 顾旭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吉林依靠科技护好用好耕地》的新闻报道,文中指出,吉林省充分运用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示范,农技推广体系日渐成熟,粮食产量与耕地质量实现了“双提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产学研”与传统农业融合,开展精细化种植,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是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富民的应有之举。党员干部当筑牢为民初心、奋斗恒心和突破决心,推动新兴技术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生态富民新篇章!

  科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为厚植为民情怀赋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兴起农业合作社浪潮,再到包产到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体现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深刻彰显了党对农民权益保障、耕地资源保护的决心和追求。吉林省重点推广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耕地地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田地耕层厚度,更是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群众之事无小事,倾听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想方设法保障群众的衣食住行,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用心用情用力发展好民生事业,用自己的付出和汗水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不变追求。

  科技+“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奋斗恒心,为接续拼搏前行赋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但时光从不辜负奋斗者。忆往昔,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为之,付出毕生心血,让后人在泡桐树下“好乘凉”。看今朝,吉林农技人员通过培育筛选耐盐碱、高品质水稻新品种,摸索搭配相关农技技能,科学种植,不断突破在重度盐碱地水田亩均产量记录,加速推进黑土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展未来,更美的风景永远在前方,追梦者的脚步永不停歇。党员干部仍需铆足“一个汗珠子摔八瓣”的实干劲,葆有“时不待,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急迫感,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乘势而上,为推动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科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突破决心,为勇于创新领跑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吉林省农技人员在黑土地上开展技术攻关,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建黑土地保护“产学研”平台,推动协同创新,打造出了多个万亩中心示范基地,推动农民致富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人民群众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党员干部不能固步自封、僵化思维,而应当与书本为友、拜群众为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推动农民致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等一线工作中,出点子、想办法、求突破、务实效,争做基层工作的领跑者。
发布人:顾旭东 发布时间:2022-8-8 15:24 收藏 阅读人次:2785

初审:汪青雷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