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落镰”时节忆“拔麦”

甘肃省渭源县委党校 魏艳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作为大山里的孩子,我从小见惯了拔麦、打场等热火朝天的麦收场景。上大学以后,回到老家,发现家乡种植的除了玉米,最多的是中药材和马铃薯,黄灿灿的小麦不见了,儿时热闹的麦收场景也成为一种乡愁偶尔只在梦里出现。前几天下乡时,我又欣喜地发现,路边的天地里又有大片的小麦种植,那种久违而又熟悉的金黄色扑面而来,让我记起了小时候拔麦的零星往事。

  拔麦,让我饱尝皮肉之苦,却让我多了一分对生活的坚强。

  熟睡中,被子忽地被揭开,我和我的兄妹像弹簧一样一个个从炕上弹起来。看着满天的星斗,在迷糊中,我们跌跌撞撞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去拔麦子。我们的小手手被母亲用布条一个一个缠裹,为的是别磨出血泡。拔麦可是一项技术活,每一把既不能抓得太多,又不能太少。两手要交替抓住麦秆下部三分之一的部位,用力攥紧,迅速拔出,这样既不会伤着手,拔出的麦子也会很整齐,利于捆绑。麦秆根部带出的土要用力甩打干净,否则会让土地的养分流失,不利于来年种植。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是在母亲严密的监督下进行的。这样的劳动,让我养成了做事严谨、细致的风格,也深刻体悟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因为自小接受“劳动改造”,作为山里孩子,我们的身上没有脆弱和娇贵,面对生活中的困苦,我们能做到从容面对,迎难而上去战胜、去超越。

  拔麦,让我饱尝稼穑艰辛,亦让我增了十分对学习的偏好。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酷暑难耐这个词,惟有在“麦黄六月”拔麦的时候,感受最为真切。北山的麦田不像沿河沿川地,有流水潺潺,有柳荫婆娑。大中午,头顶的太阳会全方位毒辣辣照射下来,我们的脖颈、脊背、胳膊、腿上的皮肤被灼烧得火辣辣疼。因为细皮嫩肉经不起“烤验”,我们这些部位的皮肤就像蝉翼一样出现蜕皮。每每此时,“剥皮肤”就是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的事。轻轻用手在晒破的地方一剥,就会撕下一大片。我们兄弟姊妹照例会比一下谁的蜕皮更大,比赢了,也是很开心的事。收工回家,人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但要空身走回去,那是不可能的。当天拔的小麦,要背回家门口的打麦场,一方面可以避免被人偷去,另一方面也是对人力的充分利用。用指头一样粗的麻绳束几个麦捆,勒在双肩脊背上,别说肩头会勒出绳印血痕,行走回去,也是对体力耐力的一大考验。每每此时,母亲便明知故问地说:“是背田舒服呢?还是坐在凉房里学习舒服?”所以,我们姊妹三个自小知道,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我们非常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踏实、勤奋、好学,都以考上名牌大学成为研究生作为人生目标。所以,我一直教育我的孩子:“知识改变命运”。

  拔麦,让我体悟春华秋实,更让我树起百倍对生活的求索。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让孩子背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教导她务必要懂得一分耕耘、十分收获的人生道理。我从小学到高中,几乎全程参与春种、夏除、秋收、冬藏每个环节的劳动。我的父母和广大农民一样,怀着对土地的无限希翼,从“汗滴禾下土”到“粒粒皆归仓”,每一个细节都是心怀虔诚,心怀感恩,孜孜不倦地付出,大地才给人以微薄的回馈,生命才显得更加悲壮。因为百折不挠,所以铅华尽洗;因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所以脚踏实地、苦干力行,甜蜜才成为每个奋斗者的底色。在阳光炽热的麦地里拔麦子,背麦子,在和父母一起劳作的过程中,我们兄弟姊妹自然而然向父辈学习,形成了人生应有的吃苦耐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所以上大学开始,直至工作,我和我的兄妹们都能始终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在行进过程中,我体悟到:只有笑对风雨,才会迎来人生美丽彩虹!只有披荆斩棘、勇毅前行,才会让生活之树硕果累累,人生充实!
发布人:一粒米 发布时间:2022-8-8 16:52 收藏 阅读人次:2878

初审:汪青雷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