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马背上的曼巴”养成记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 汤海同 王星月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共产党员网推出《功勋闪耀》系列党员教育电视片,生动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背后的感人事迹。其中,“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扎根高原50余载,积极推动我国高原医学研究,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转变。而就在这片贫瘠、高冷、苦寒之地里吴院士得到了最美的“历练”,在这片土地里养“富”了他的信仰、“挺”拔了他的身姿、温“暖”了他的奋斗。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要主动吸收吴院士背后的精神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实干的奋斗姿态,答好“新时代之问”“新时代之考”。

  “贫瘠”的土地滋养了他“富足”的信仰。地表贫瘠、土壤浅薄、人口稀少,似乎已是我们对青藏高原地区的一贯认知。而就是这样贫瘠的土地,深深吸引着吴院士。年轻时的他,忍痛拒绝了家人让他移居外国团圆的意见,断然回绝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盛情邀请。年迈时的他,修建青藏铁路、玉树地震救援,主动请缨、全力以赴,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4年高原病零死亡的“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择一事而终一生,您用奋斗的一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爱国信仰,赤心报国、忠贞不渝。年轻干部应当自觉养“富”许党报国、忠贞为国的人生信仰,时刻担当“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责任、满怀“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气概,饱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将一腔热忱化作实际行动,主动守好“青春梦”、守好“人民心”。

  “稀薄”的空气培育了他“厚重”的身姿。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着超过4500米的海拔。而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如今已80多岁高龄的吴院士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这里开展科研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头痛、胸闷、失眠、腹泻和呕吐等高原反应已成“习惯”,骑着马,赶着驮满仪器的牦牛已成“常态”,饿了吃点青稞糌粑、渴了喝点高山雪水、困了睡在户外帐篷,奔走几十年、诊治数万人,被藏族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压“厚”为民身姿、培植为民初心,是吴院士的深刻描绘、真实写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敞开心扉,深入群众之中,在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掏心窝、敞心扉,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形象、优质的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寒冷”的天气点燃了他“温暖”的奋斗。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保温效果差,致使高原上气候寒得彻骨,而正是这种气候之“寒”温暖了吴院士的奋斗之“行”。全身14处骨折,腿部穿钢板,双眼白内障、耳朵鼓膜被击穿……吴院士身体饱受病痛折磨,但他仍深深迷恋着这片土地,扎根高原从医50多年,默默守护着青藏高原的万千生命。正是有这位“高原的守望者”的拼搏奋进、辛勤付出,才慢慢填补了我国高原病研究史上的“空白”。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从吴院士身上学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牢记宗旨、披荆斩棘,用真挚的情怀、踏实的奋斗,主动挑起“硬扁担”“重扁担”,勇于栉风沐雨,甘于沾泥带露,努力在基层一线练就人民得以依靠的“宽肩膀”“硬脊梁”、做好“人民满意”的“服务员”“勤务兵”。
发布人:大朔北 发布时间:2022-8-10 15:04 收藏 阅读人次:2515

初审:易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