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箱”是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工具,是各级各部门的“标配”,是为征求群众意见而专设的箱子。但现实中意见箱却很少有人问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发展,各类政务服务热线、“市长信箱”等平台应运而生。窃以为,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是实体还是虚拟的“意见箱”,都不能没“意见”,成为“聋子的耳朵”。“意见箱”是各级各部门的标配,要让“意见箱”充分发挥最大的效能,才能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程”。
以“管”为基础,让“意见箱”能“时刻在线”,切勿形式主义。为了加强民主管理,各级各部门都设了“意见箱”,其目的就是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举报等,便于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然而,有的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自从安装在显眼的地方后,有可能从未打开过,有的甚至蜘蛛网、灰尘都布满了“意见箱”。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既然弄了“意见箱”,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实体还是虚拟,都要有专人管理,能“时刻在线”,及时倾听群众的诉求,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而不是“三分钟”热度,更不能“昙花一现”,这样的话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反而饱受群众“诟病”。一言以蔽之,管好“意见箱”,就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线上或线下的分类登记,以及规定“信件”处理的流程和责任,还要保护谏言或质疑群众的隐私,切实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让小小“意见箱”能发挥大作用,充分营造好健康的舆论监督氛围。
以“实”为要求,让“意见箱”成“政务热线”,真正服务于民。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意见箱”收纳着群众的所思所盼,是群众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建议,需要的是让“意见箱”真正能成为群众的“政务热线”,群众得知“意见箱”的好处,有可能反映问题就会更急切些,这就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要专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全部记录下来,然后让分管领导在自己管理的范围内主动解决,若解决不了,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多个部门解决。但也有确实解决不了的,及时给群众解释清楚,这样才不会让“意见箱”的自身公信力流失,这样的“政务热线”群众会“叫好又叫座”,心里会由衷地喜欢,群众会把能真正解决问题的部门或领导干部铭记在心。“意见箱”就会成为解决民意的“连心桥”,不会成为“摆设”,是铺好为民解忧之路。
以“情”为标准,让“意见箱”设“永不掉线”,拉近群众距离。“意见箱”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实体还是虚拟的,都要让群众感觉到是有温度的,各级各部门要用好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各类“意见箱”,让其“永不掉线”,才能让群众觉得有困难找部门、找领导,有想法找部门、找领导。而相应部门领导干部也需要真正为群众所想、聚焦群众所需,杜绝“冷冰冰”地、没有温情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随时明白自己的服务者角色。越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相关部门更应注重畅通线上线下的各种民意表达,不能让其没“意见”,要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作风建设就在身边,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更加温馨、和谐,这样就会逐渐扭转“基层反映意见难”的刻板印象,从而重塑“意见箱”的公信力。
编筐织篓,重在收口。各部门弄好“意见箱”是表态,但表态背后更需要以实际行动做表率。惟其如此,“意见箱”才不会没“意见”,更不会沦为应付差事的“摆设”,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才会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