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善用本地红色资源 以“出新”擦拭“初心”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 王子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隔岸风景”讲的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总是对身边的景色视而不见,却对隔岸的风景心生向往。其实这种心理现象在基层党员教育中亦有体现。比如,党员外出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若去的是没去过的新地方,常是跃跃欲试,若是本地去过一次甚至多次的地方,则兴致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革命的历史,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要常学常新”。对此种现象,笔者以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为例,我认为,当以“出新”擦拭“初心”,用好本地红色资源。

  红色传统历久弥新,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发扬伟大的淮海战役精神,不能满足于一次两次,满足于一般性把握,要扛起历史担当。1949年冬天,英勇的人民军队,以气吞山河之势发起了三大战役中最为激烈、胶着的淮海战役。这一伟大战役,打出了“饮马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有利态势,创造了以60万对战80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1949年1月,伟大的淮海战役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3万多名将士、49位团以上干部献身疆场。1965年,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在徐州凤凰山麓建成。对这段彪炳史册的功勋历史,不少党员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大约是”“大概是”“好像是”,表现得语焉不详,反映出掌握得不深不透。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选择徐州,来到淮塔,做出指示,“希望你们把纪念塔和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用好这里的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对比领袖的要求,我们更当扛起责任担当,主动去深入了解、把握这段历史,挖掘历史画卷中的点滴瞬间,通过创造性展现、创新性解读、时代化应用,在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进一步发扬伟大的淮海战役精神,这是徐州50多万党员、徐州1000多万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摆脱“隔岸风景”心理,在入细入深中实现入脑入心,在参学淮塔中绝不“随大流”,在同革命英雄对标对表中,负起使命责任。身处徐州,能够有机会去近距离深入学习这段红色历史,是徐州人的幸运,我们要切实把握住、运用好。淮塔是红色基因的载体,是淮海战役精神的象征。赴淮塔,参观纪念馆、宣誓纪念碑、观看党性教育情景剧、体验革命小推车等,在一些本地党员看来,似乎已经是轻车熟路,“没必要再学再看”“用处不大”。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无疑是极为错误的,暴露了部分党员政治站位不高、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不力的问题。“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神子自知”,我们要端正参学态度,一次参学有一次参学收获,一次参学有一次参学追求,决不能只是走马观花看风景,决不能一次一次无长进。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进取之心,常学常新、常思常进,在今昔的对照中,不忘初心、致敬先烈,不负韶华、砥砺绽放新时代的“淮海战役精神”。要学会在今昔之间、同革命英雄的对标对表中,认清自身政治上、思想上,灵魂深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看一看过去的革命英雄如何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冲锋陷阵,想一想自身对待工作有没有“挑肥拣瘦”,对待困难有没有“不讲条件”“向难而进”的态度。如此,真正把自身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实践摆进去,又岂会浅尝辄止,又岂会轻言“学会”二字呢?

  善用本地红色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每学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如此有的放矢,用智慧和汗水以“出新”擦拭“初心”。参学淮塔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参学一次力求一次收获,而非只为了增加一次活动记录,更不是为了名义上的丰富学习内容,为此,要正确看待自身对于淮塔、淮海战役精神的把握程度,一次选定一个角度,一次确定一个目标,带着问题去参学,自然会更具实效。比如,陈毅元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我们从“徐州双拥展览馆”的一组组数据中可以找到印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动用担架20.6万副,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共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从一首首民谣中可以找到答案,“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如此,再联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自有感同身受的实在效果。那么,再回看今天我们正在推进的赶考“新程”,又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又有什么能够将我们和人民群众分割开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自有一份豪气、壮志和信心、勇气在其间升腾,初心亦在“出新”中愈发纯正纯净,熠熠生辉。
发布人:清风一刀 发布时间:2022-8-13 07:53 收藏 阅读人次:3113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