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板桥“驻村”记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委组织部 蔡明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板桥,并非擅画竹石的克柔先生,亦非大娄山脉边陲小镇热卖的豆腐干,而是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的板桥村,也是我沉入一线蹲点的第三站。

  进驻

  那天,刚忙完野里的事情,简单吃过午饭,便随着舣东(镇党委下派的驻村干部)匆匆赶往板桥村,他在前面带,我在后面跟,一些因雨水冲刷形成的小水坑他都能轻易避过,想来对这条路是再熟悉不过的,牛蛇公路历经数分钟的蜿蜒,坐落在一个较宽阔地带的二层小楼便显现出来,这就是村委会所在地了,四周都是茂密的松树,田地栽种着各式经果林,我仿佛看到了未来可期的富裕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

  一入村便了解了驻村工作队“一宣六帮”和吃住在村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工作队的同志给我铺了被条,傍晚参观了猕猴桃集体经济以及下一步准备开发的农旅一体化核桃湾项目,还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详谈了未来村规划,不管是村“班长”还是其他工作队员都很有想法,也充满干劲。

  早课

  直到很晚,方才和几个大男人挤在一个房间的上下铺沉沉睡去(原本多出的一间宿舍腾出来让给了聘请的集体经济管理经营的老师,所以工作队员都是挤在一个小房间,大家并未有过不满和抱怨,我想这是每名党员干部为了集体可以豁出所有、奉献一切的觉悟),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屋子的时候方才醒来。

  吃完猪油烩面,便碰上早到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廖老是市里下派的临退干部,纵如此仍有将军下马不卸甲的雄心壮志。座谈一小时有余,从村情村貌聊到民风民俗,再从驻村工作队聊到乡村振兴,廖老就像知识的海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观点明确,见解独到。当谈到干群矛盾时,廖老一语中的,深入分析了群众不患寡患不均的辩证哲思,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于群众而言“一碗水端平”的重要性,不管是哪一级单位部门都是如此,更不要说直面群众的村干部。

  入户

  廖老一个多小时的“早课”深入我心,本就市纪委出身的他一身浩然正气感染了我——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仅要有直面惨淡问题时乘风破浪的勇气,更要有遇到歪风邪气时敢于亮剑的锐气。

  由于板桥的庭院经济验收和自建房登记推进速度要快些,所以入户都是有所针对性,我们择取了路程最远、曾经家庭最为困难的脱贫户作为走访对象。这个村民组叫做粮食坝,一入葫芦口,四面环山,而我们要走访的民户则在环山背后、路的尽头,只有越野车方可轻松抵达,在半道刚好遇上驾车而出的一户女主人,同行的人与她相互之间都很熟络,舣东还给我介绍这一了不起的脱贫巾帼女英雄,听来直教人咂舌。

  欣慰

  老彭有两个儿子,曾经住的都是破房屋,就连小儿子带着对象回家都只能睡在牛棚上,如今的他们早已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旧貌已去换了新颜。坐定,老彭两个儿子进来了,脸和手早就成了古铜色,可遮挡不住满脸的笑容,和我们打过招呼,就进屋鼓捣自己的发家老底——蜂蜜,每人吃了一杯,权当消暑解渴。据了解,这是他们抓住扶贫政策红利的“第一桶金”。当时全区组织养殖文化下乡,老彭两个儿子觉得家处深山,适合养蜂,于是便从开始的一两桶着手,发展到如今的80余桶,经济宽裕后还附带养了数十只猪和几十头牛,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还辐射带动组内其他村民大力发展蜜蜂、牲畜、家禽等养殖,大家都住上了二层小楼,开上了小汽车。老彭大儿媳还开通了抖音直播带货,原生态蜂蜜远销上海、浙江、广东等大城市,订单源源不断。

  其实,最让我欣慰的还是老彭二儿子的一番话——“扶贫啊,还是要扶志,只有抛开懒惰思想,我们才能扶起来”。是啊,勤劳方可致富,不怕难人,就怕懒人。如今脱贫攻坚已经画上句号,未来的乡村振兴之路还需要更多像老彭这样的家庭,别人扶起来、自己站起来,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在未来的广袤蓝图展现更大作为。
发布人:山子 发布时间:2022-8-17 10:59 收藏 阅读人次:4110

初审:李爱国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