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这些乡镇的“专业户”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三元镇 王明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初入基层,我在乡村振兴工作站工作,一间大办公室里,每个人都互称“专业户”,乍一听,只觉有趣。时间长了,才渐渐明白了“专业户”倒不是凭空而来。

  “养鸡专业户”的“老武”

  黑框眼镜、黑短袖、黑皮肤,这让90后的乡村振兴工作站武站长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多了点成熟与稳重。可能是因为这副模样,镇上很多人都管他叫“老武”,又或是他生在这儿、长在这儿吧。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他回到了家乡,基层工作一干就快10年,镇上数他待的时间最长。我第一次下村,便是和“老武”一起去看养鸡大棚的情况,他略显“得意”地跟我讲着麻黄鸡养殖带来的收益。但是,这一年来坎坷的“养鸡之路”他却只字未提。如果一个人养鸡,几十只、几百只可能还好,但是这一养就是上万只,而且作为这个项目的牵头人,他的压力不言而喻。在最开始,鸡苗隔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几十甚至上百只,那段时间,“老武”整天“泡”在鸡棚,但找不到原因。后来,他到区里、市里去请教养殖方面的专家,在搞懂了鸡苗对于当地生态环境、温度、食物和配种的要求后,鸡被他养出了门道。2021年两个村的鸡苗出栏量达到了12万只,直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因为收益好,2022年全镇新建了30多个养鸡大棚,可“老武”仍旧“泡”在各个鸡棚里。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曾说:“只要‘老武’一来养鸡厂,开始说话,我就要拿本子开始记了,他说的可都是干货,论养鸡还是他行!”如他说的一样,“养鸡专业户”已然成为“老武”的代名词。

  “磨人专业户”的“小熊”

  “养鸡有奖补,卖鸡有收益。如果我不把鸡养好,‘小熊’那‘磨人精’怕是要把我家的门槛踏破了。”邹叔口中磨人的“小熊”是乡村振兴工作站的一员。邹叔家里,妻子患有慢性病,常年药物治疗,儿子精神残疾,2013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这些年来,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虽然已稳定脱贫,但家里的日子还不算宽裕。直到“小熊”带着产业奖补的政策一趟又一趟地找到他,鼓励他发展养殖业,邹叔家才有了新变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购买了150余只鸡苗。买鸡苗只算是第一步,“小熊”仍持续上门,去和邹叔一起探讨养鸡的“道道”。有时镇上组织种养培训班,邹叔不愿意来,“小熊”便在他家里“蹲着”,邹叔拗不过他,只好跟他一起来镇上参加培训学习。“小熊”还经常带他到附近养殖场“取经”。2021年,鸡养得十分顺利,让邹叔净收5000余元,还申请到了2000元的产业奖补。初尝甜头的他信心更足了,前不久又购进了200只鸡苗,邹叔主动联系“小熊”,咨询小额信贷的政策,他打算修整鸡舍,扩大规模。“小熊”开玩笑说:“那您不怕我再来‘磨’您啊?”邹叔哈哈哈大笑起来:“你现在多来‘磨一磨’我才好呢”。

  “改房专业户”的“弟弟”

  “弟弟”是乡村振兴工作站年龄最小的一员,作为“95后”的他干起工作却是“有股狠劲”。上个月,年过60的杨大爷终于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看着干净的厨房、水冲式厕所,杨大爷很满意。早在今年5月,“弟弟”在走访中发现杨大爷家里房子因为这几年的风雨,墙体开裂存在安全隐患,打算为他申报危房改造,可杨大爷却一直不肯点头。为了做通杨大爷的思想工作,“弟弟”没少往他家跑,可杨大爷始终犹豫不决。“弟弟”清楚,他不是不愿意搞这个房子,而是怕垫资压力大。考虑到杨大爷年纪大,又没有子女,“弟弟”提出,自己愿意全程帮忙完成改造。这一次,杨大爷终于点头答应了。“弟弟”先是积极联系工人、建材商人,“托关系”“找熟人”,别人还以为他要建房子,他反复解释,最终征得建材商和工人们的同意,由他担保先“欠账”,待补助资金到位后再付款。于是,“弟弟”变身“项目经理”,看图纸、学设计、挑材料、选门窗,遇到问题还要到杨大爷家里与工人们讨论解决方案。两个月时间,新房子完工,看着自己焕然一新的房子,杨大爷逢人便说:“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多亏了这样干实事的好干部,我打心底里感谢他们啊!”危房改造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基层的点滴汇聚才是真正的生活,“弟弟”到镇工作三年,负责危改三年,许多年轻人如他,如他们一样,从“小白”到“行家”,都用青春飞扬、砥砺实干绘就时代答卷。
发布人:小明同雪啊 发布时间:2022-8-17 11:35 收藏 阅读人次:4261

初审:李爱国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