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致敬焦裕禄诞辰100周年:这景象 如您所愿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委组织部 王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蓦然回首,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依然清晰如昨,他那朴素的着装、削瘦的面庞、坚毅的眼神,仿佛仍旧伫立在治沙第一线,仍旧忍痛坐于破旧暗淡的藤椅上,在与风沙做着抗争、同病魔做着抵抗。不同的是,曾经令他牵肠挂肚、夙兴夜寐的兰考,如今已全面摆脱贫困;曾经克服艰难栽下的泡桐树,如今已绿树成荫,替他庇护着万户千家。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到河南兰考考察,并强调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党员干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争做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焦裕禄式好干部。

  “长太息以掩涕兮”,永葆“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焦裕禄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与贫苦的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用“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高尚德行,模范实践了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服务人民为目标,以造福人民为宗旨,以人民满意为追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踏遍青山人未老”,永葆“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1962年,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期。为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没有选择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身体力行展开调查研究,直言要亲自掂一掂兰考“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最终,通过几个月的辛苦奔波,一套套第一手资料被其掌握,县委也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规划。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迈气概,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奋进姿态,踏遍一座座青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景这边独好”。

  “操千曲而后晓声”,永葆“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作为兰考“三害”之一的盐碱地,始终是个老大难。为了弄清一块盐碱地的情况,焦裕禄经常用嘴巴品尝是否含有盐碱成分,并得出了“咸的是盐,凉的是硝,骚辣苦的是马尿”的结论,经过反复摸索、分类统计、绘制分布图,拿出了“排涝治碱、深翻压碱、盖沙压碱”的“三步走”措施,让盐碱地治理大见成效。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在满怀一腔热情的同时,还要积极深入一线做调研,严谨细致出实招,真抓实干求实效,用科学、合理的办法,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永葆“迎难而上”的顽强品格。1962年12月初,地委组织部同志在和焦裕禄谈话时,明确地告诉他,兰考是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个充分准备。当时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如今,“千顷澄碧,必有我涓滴”便是他对兰考人民最好的回应。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把自身前途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结合起来,将艰难困苦看作个人成长的磨炼,以“迎难而上、追光而行”的精神,打碎内心深处的苟且与安逸,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诗和远方。

  “粉身碎骨浑不怕”,永葆“无私奉献”的党员本色。“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从破烂的自行车到生锈的锄头,从带窟窿的布鞋到打满40多个补丁的被子,焦裕禄把热血与生命都奉献在了兰考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以至于去世前唯一的要求便是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兰考、埋在沙丘,只为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理好。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用一言一行把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多到群众中间走一走,多去田间地头干一干,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发布人:念念不忘 发布时间:2022-8-18 11:50 收藏 阅读人次:3257

初审:严格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