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是纠正“凡事留痕”、改变“随意指令”、减少“文山会海”等官僚做派、形式主义的“总指针”。近年来,各级部门大力倡导为基层减负,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关于如何为基层减负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但从反映来看,成效与预期目标有所出入。为基层减负,要深刻认识“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只有为基层减负才能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社会发展服务群众中去”的重要实践成果,狠抓落实,强化监督,真正拿出“移山”之功,彻底搬走压在基层一线干部头上的“大山”。
要拿出不畏艰难的“移山”之功,搬走“凡事留痕”的“思想大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十八大以前,“痕迹管理”比较普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情况比较严重,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现象杜而不绝,基层一线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大量时间被占用、大量精力被抽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既不利于集中精力抓落实,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为基层减负,要不畏一切艰难困苦,树好“风向标”,用好“指挥棒”,彻底祛除根植骨髓的传统模式思维,切实为基层减负出点子、明调子、指路子。为基层减负,要在认识深处权衡重要性、必要性、及时性,带头改进作风和方法,真正做到党中央要求的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禁止的我们坚决不逾红线,切实助力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大展拳脚”。
要拿出上下同心的“移山”之功,搬走“随意指令”的“官僚大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基层干部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防止重‘形’不重‘效’,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并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也专门印发了为基层解绑束缚相关文件。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单位部门以会议抓贯彻落实现象时有发生,“一把手”签字把关偶有存在,“多头跑腿”让基层叫苦不迭又无可奈何。为基层减负,要上下同心,给那些明面上暗地里“遗留”的官僚主义现象“当头一棒”,切实增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和志气。为基层减负,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收集基层意见建议,举一反三,认真对照检视,痛下决心整改,真正让一线干部从庞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扑下身子搞事业。
要拿出驰而不息的“移山”之功,搬走“文山会海”的“形式大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毫不妥协,全面检视、靶向纠治,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督促全党担当尽责、干事创业。”基层一线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也是直面群众的第一道窗口,给他们节时间、腾空间是当前各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然而,白头文件满天飞,工作提示如牛毛,表格反复统计等“千锤一针”现象仍然存在,基层负重量大。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制定事务准入制度,还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保护和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热情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层减负,要驰而不息整治层层陪同、光喊口号、摆花架子等“面子工程”,尤其是必须叫停“张口要,闭口到”令基层措手不及的工作方式,确保减负工作抓具体、抓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