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年轻干部当一路寻“梅”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城北镇选调生 纪方启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从古至今,梅花因凌寒独放、暗香沁人的高洁品质被世人称赞,从北京分配到陕西榆林佳县工作的儿科医生——路生梅,人如其名,就是一朵深深扎根黄土高原最暗香浮动的梅花。从24岁到78岁,她将54年的岁月奉献给了佳县,在此许下了“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庄严承诺,凭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拳拳为民之心和不懈追求上进的奋斗之情,在佳县“超期服役”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尊重,被群众亲切地喊为“路姨”“路奶奶”。作为一名在基层奋斗的党员干部,应从路生梅这不平凡的54年里感受其一生为民、坚守使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不断锤炼意志、沉淀自己,扎好基层的“根”。

  在“饭可以晚吃,但人的病不能等”的忧心忡忡中,握紧一心为民的“方向盘”。她说,她的日常用水每天都得用驴从黄河里拉,沉淀后才能喝,而且每天只有一瓢;她说,只要有人叫诊,即使半夜,即便过黄河、越高山,她也竭尽全力出诊;她说,她要扎根基层,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条件艰苦,生活困难,她将所有担心都赠与了病人,万般思绪皆系病情,甚至为了出诊不顾自身安危。新时代的我们应以路生梅一生为民的高尚情怀为榜样,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尖尖儿上,增强自我属地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早日融入基层、亲近群众,常怀一颗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知群众之所想、想群众之所难、解群众之所困,始终抱着“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态,为群众出工、尽力、流汗,做到只要群众的事得不到解决就“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在“背上有责任,心里有使命”的磐石信仰中,练就精益求精的“真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曾将人比喻成一块“蓄电池”,认为人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路生梅医生本是儿科科班出身,但去了佳县五十载,却变成了“全能医生”,这与她将自己当成“蓄电池”,紧跟现实需求提高自身本领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而今乡村振兴之路任重道远,新环境下的群众需求水平“水涨船高”,前期战略实践中未触及到的盲点、痛点、顽固点逐渐“水落石出”,基层干部练就的“单项技能”已满足不了实用人才“质”与“量”的双重缺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基层干部须将学习视为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打怪升级”全面发展,既向书本学,也向实际学,多接“烫山芋”,常做“热蚂蚁”,善于在调研中总结经验、联系实际,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满分操作”中增长“能力指数”,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早日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万金油”“多面手”干部。

  在“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的全力以赴中,吹响无私奉献的“冲锋号”。退休之后的路生梅为佳县群众义诊超10万人次,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请战书上写道:“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为了“照亮”佳县,她放弃高薪、拒绝返京,只因“佳县需要一名好医生。”从为给藏族孩子补充营养卖血3次,将一生贡献给藏族人民的孔繁森;到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筑起绿色丰碑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脱贫战场上最醒目的“黄花”黄文秀,再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路生梅,无数的共产党人因无私奉献而熠熠生辉。年轻的我们,应在这些典型事迹中常悟常新、内化于心,炼就一具平常时刻沉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上、重要时刻豁得出的金刚之体,将倾心奉献化为成长的阶梯,在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处时刻葆有“俯首甘为孺子牛”“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勇攀高峰,扎根基层,谱写一曲在基层广阔田野里激情奉献的“奋斗赞歌”。
发布人:清清 发布时间:2022-9-6 13:40 收藏 阅读人次:4729

初审:严格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