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师于民 始于思 勤于问 落于干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普宁街道 黄艺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第38个教师节将至,对刚离开学校不久的我,已经有了新的意义。读书的时候,我是学生,我的老师在学校教室里,站在三尺讲台上,古文诗词和公式法则,凝聚在一只小小的粉笔里;步入社会后,我是基层干部,也还是个“学生”,我的“老师”在基层“大课堂”里,站在四方土地上——那是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是未来的创造者。

  我常常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年轻干部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在人民面前“甘当小学生”,这是我们党历来的优势与优良传统。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无尽的力量,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最好的“营养品”。身为年轻干部,要永远将人民视为老师,才能在实践中提高本领、砥砺品质、积累经验、锤炼作风,为党和国家事业而不断奋斗、做出贡献。

  始于“念念用之民生”之“思”,信念不移,厚植为民“鱼水情”。以民为师,是思想认识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也正是因为将人民的幸福当作初心与使命,服务人民慎终如始,才使得我们党能在“惊涛骇浪”、千难万险中一次次“浴火重生”。作为年轻的基层干部,更应该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勤于“一枝一叶总关情”之“问”,心系于民,听取民间“风雨声”。以民为师,要先学会“开口问”。“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人民是“宇下”的“知屋漏者”,是“草野”的“知政失者”,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社会治理的“晴雨表”,人民群众的意见是基层工作的“温度计”,唯有先“问民”,才能做到“懂民”“忧民”“为民”“惠民”。大国之大,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还是千家万户的事,作为年轻干部,应该多去基层走一走、看一看,时常到群众家里问一问、听一听,真正做到把人民的所忧所盼放在心坎里。

  落于“俯首甘为孺子牛”之“干”,笃行不怠,踏遍民间“万里路”。以民为师,最终的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干实事。怎么干?就是要“放下架子”,搭好和群众联系的“连心桥”;要“扑下身子”,在“田间地头”获取“活知识”、学习“真本领”;要“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年轻干部经验尚浅,唯有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实践的“活水源头”中去,才能“汲取养分”,汇聚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浪潮”奔腾向前,最终让幸福的“浪花”惠及人民。
发布人:香菜打咩 发布时间:2022-9-7 09:16 收藏 阅读人次:3012

初审:安可欣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