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三个实现”托起城市发展的“诗和远方”

江苏省海安市委组织部 陈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城市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城市更出彩。今年,有超过一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庞大的就业大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强大动力。这是一场人才和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是一种相互成就。可以说,城市发展的“诗和远方”离不开人与城的良性互动,而人才与城市发展契合度越高,成长的前景就越广阔、留下的意愿就越强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坚力量和关键要素,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人才引领,需要优秀分子担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惟有实现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努力实现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才能托举起城市发展的“诗和远方”。

  托起城市发展的“诗和远方”,就要靶向开源招才引才,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真正实现“近悦远来”。引才如一场“及时雨”,关键时候能降甘霖、解焦渴,重点是怎么引、如何招。“胡子眉毛一把抓”“手榴弹炸跳蚤”的招引方法早已过时,一方面,要结合区域重点产业实际需求,邀请专家分区域、分领域“把脉问诊”,精准分析“有什么、缺什么、引什么”,避免引入“花瓶式”、摆设型人才,增加引才成本。另一方面,要构建“市场化”竞争评判体系,提升产才匹配度,建立行业专家、高层次人才、项目人才、在外优秀人才、新乡贤人才等数据库,摸清人才底数、实施动态管理,既对短期人才供需进行合理预测,也制定人才精准引进长远规划。同时要专业精准“投送”、对口对岗,实现“术业有专攻、人才有专长、配岗有专用”。乡村要振兴,必须招引一批乡土人才队伍,要精准引育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三带”型“乡土”人才,以及网红、直播等新兴业态“新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托起城市发展的“诗和远方”,就要广搭平台育才用才,构筑人才成长的“快车道”,真正实现“才尽其用”。“人各有能,因艺授任”,才能人尽其才、百事俱举。要善于发现人才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针对性地推动政府广泛“搭台”,人才踊跃“上台”。要为人才压担子、交任务、出题目,建立“一线锻炼、双向选择、多岗轮训”培养平台,择优选派新进人才到科创园区、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等跟岗锻炼、发挥特长、做出成绩、实现价值,同时提供“带编择业”等宽松政策,让其拥有“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成就感。精心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精准对产、对缺、对需、对专,锻造使用定制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错误观念,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以功绩评先进,以业绩树风向,激励更多有识之士、有志之人由“要我成才”向“我要成才”转变,由“要我干事”向“我要干事”转变,为人才发展扫清障碍,让其争当改革先锋、发展闯将、事业干将。

  托起城市发展的“诗和远方”,就要至真至情爱才留才,厚植人才栖息的“梧桐树”,真正实现“栓心留人”。城市有“温度”,人才有“热度”。“抢人”不如“留人”,留人关键在于“留心”,否则会陷入“人往高处走,要留留不住”的痛苦魔咒。“梧桐繁茂凤自来”,只有让引来的人才安得下心,留得下来,才能让人才如“自流井”般汩汩涌流、润泽原野,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情感留人、用待遇留人、用制度留人,全力打造拴心舒心的“软环境”、宜居宜业的“暖乐窝”、成家安家的“海绵城”。要大力营造爱才重才、鼓励创新、政策支撑的创业氛围,持续优化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地方黏性。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扶持、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一揽子”政策红利和便利服务。尤其是要为外地人才“牵线”人文交流,满足减压、解惑、娱乐、文化等需求,让引来的人才快速融入、决心留下,产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获得感。
发布人:白司 发布时间:2022-9-7 17:15 收藏 阅读人次:3181

初审:李爱国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