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读懂“人民满意”背后的“人民期待”

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选调生 刘正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397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198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人民满意”这四个字,简单而不容易,靠做不靠说。在“人民满意”的公仆中,有扎根基层,苦干实干的第一书记王利斌;有深耕茶园,为茶农解决难题的农业“百事通”钱义荣;有扎根司法一线,用法律和真情为百姓办实事的政法老兵张彪;有越危险越靠前,突破重重考验的消防救援站站长巴特尔……作为新时代的公务员,我们要读懂“人民满意”背后的“人民期待”,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答好基层“新考题”。

  读懂“善学习”的期待,摆正态度,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答好“深耕基层题”。“我愿意!一定完成任务。”面对组织上询问是否愿意继续驻村,带领群众振兴的电话,王利斌坚定地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高校毕业生在结束学习生涯后,在这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呐喊中,转眼就成了初入基层的“萌新”。本是一腔热血、满怀信心,可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思绪一时间竟如“斩不断,理还乱”的乱麻,难免导致心浮气躁。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新入职的公务员要端正思想,摆正态度,实现从以“书本”为师到以“人民”为师的转变;要保持一颗“归零心态”,明白曾经的成绩和荣誉都是“过去时”,实现从“大学生”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要铆足前进的动力、知晓前行的纪律、掌握扛重的要领,方能脚踏实地、深耕基层。

  读懂“接地气”的期待,体恤民情,在“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答好“排忧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浙江安吉县溪龙乡农技推广干部的钱义荣始终心系人民,为了解决农民茶园病虫害这个难题,常年蹲在地里观察研究,拍了上万张照片,成功帮助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也成了农民心中名副其实的农业“百事通”。新任公务员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地扎根基层。扎根基层不是一句口号,要在基层实践中摸爬滚打,到群众“柴米油盐平常事”的锅碗瓢盆中询民情、到群众“带月荷锄归”的田间地头看民生,了解“真民情”“实民生”,炼就“火眼金睛”,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读懂“办实事”的期待,善用法治,在“惟用法律自绳己”中答好“科学决策题”。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四级调研员张彪把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开设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累计帮助农民工讨回被拖欠劳务费5000余万元。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要坚持规则至上,想事情办事情都要从合法性出发,以法律为依据思考问题,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要坚持权利本位,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确保科学决策;要坚持把公开透明贯穿重大事项、重要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条不紊地把人民群众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读懂“迎挑战”的期待,勤练内功,在“千磨万击还坚劲”中答好“重重考验题”。“大家靠后,我先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巴特尔面对种种危险总会这样说。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我们,承担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应刻苦学习,以练内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随着基层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进乡村治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重重考验接踵而至,这就要求基层公务员要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本领恐慌感加强自身全方位的学习,始终保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把工作进度与群众冷暖结合起来,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破迷局;要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危机感严于律己,始终保持守住底线、不逾红线,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基层公务员的竞速风采。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我相信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上,在基层广阔的天地间,我们终会相遇。愿我们都能成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实事”的人民公仆,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发布人:大顺投稿小助手 发布时间:2022-9-7 23:51 收藏 阅读人次:2923

初审:汪青雷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